2017年11月8日 | 分享到: | 來源: |
“生的小女孩,14:45,體重3060,皮膚白,長的像你,剛才寶寶哭出聲了。”11月2日下午,宿州礦建總醫院產房內,聾啞產婦小朱看到助產士遞過來的紙條,開心地笑了。
從住院開始就用紙條溝通
“這樣的紙條我們總計寫了28張,為小朱成功生下孩子立下功勞。”宿州礦建總醫院婦產科副主任梁鳳宜告訴記者,小朱從10月31日開始住院,“聾啞產婦而且年齡不大,我們醫護人員都比較留意她。此外,她老公小魏也是聾啞人,只有靠她婆婆打簡單的手語來交流,但是交流效果不好,于是我們想到了用寫紙條傳話的方式,效果很好。”
“在走廊多走走路,胎動好嗎?在我查過以后,可能會出現肚子疼,疼緊了告訴我們……”在梁鳳宜副主任提供的紙條上,記者看到其中一張就是醫生查房時,與小朱交流時陸續寫下的。除了寫紙條,醫護人員有時還用手機打字和她進行溝通。兩天后,11月2日中午,反應明顯的小朱被送到待產室,這時候小朱有婆婆陪著,不太緊張。等到下午三點多送到分娩室時,沒有婆婆的陪伴,小朱開始緊張。而此時,醫護人員已經準備好了紙條用于鼓勵和交流。
紙條在分娩室里立下大功
“在分娩室里,我們的醫生和護士也都根據自己經驗,不停寫紙條,或咨詢她的情況,或告訴她如何配合,更多的是鼓勵她,給她加油助威。”助產士趙亞楠告訴記者,她負責把大家寫好的紙條傳遞給小朱,和小朱的交流也最多。記者看到,在分娩室里寫的二十余張紙條中,除了“吸氧對寶寶好”“現在胎心是好的”“肚子疼時身體不要抬起來”之類的文字,還有“加油”“你是最棒的”“好好用勁”等鼓勵話語。
“其間,她也寫了一次紙條,問是順產還是剖宮產。我們根據當時情況,告訴她先采取順產,讓她配合好。”趙亞楠告訴記者,小朱后來表現得很堅強,一個多小時后,順利產下了一名女嬰,“我趕緊把嬰兒正常的情況告訴她,她非常開心。同時,我還通過紙條告知她,她的家人也非常高興,都在門口等著她呢。”
趙亞楠告訴記者,她是第一次碰到聾啞產婦,也是第一次使用寫紙條的方式,看到產婦成功順產,她也非常開心。而梁鳳宜副主任也在第一時間通過微信朋友圈分享了這一喜訊,很多好友紛紛點贊。
文章來源新安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