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1月15日 | 分享到: | 來源: |

高云路與他的發明作品。

高云路在德國紐倫堡發明展上與參展人員合影。
這是一個勵志的少年故事。12歲,多少孩子還在父母的寵溺中不能生活自理,可是華僑城小學的高云路,因為從小患眼疾,在不斷求醫過程中學習和探索,在父親的幫助下竟然完成了一項讓更多人受益的發明。雖然這項發明還需要完善,但這一成果必將鼓勵孩子走向更大的發明和創造。高云路眼疾已經痊愈,更大的收獲是,他打開了一個無限廣袤的世界。孩子很棒,家長同樣很棒!
●時間:近日
●地點:深圳華僑城小學
●人物:高云路
●提要:六年級學生高云路5歲時患有眼疾,在求醫診療過程中,自主發明了“學生眼肌力檢測儀”,并于近日在第69屆德國紐倫堡發明展上,憑此項發明摘得紐倫堡發明展銀質獎章
在剛剛結束的第69屆德國紐倫堡發明展上,深圳華僑城小學六年級學生高云路展出自主發明的“學生眼肌力檢測儀”,他通過自身經歷以及專業的發明原理演講,贏得業界專家評委一致認同,最終摘得紐倫堡發明展銀質獎章。據了解,德國紐倫堡國際發明展(IENA)是全世界最大的發明展之一,每年舉辦一次。本屆發明展吸引了來自30余個國家和地區的發明者攜作品參展。
因治療眼疾觸發靈感
據了解,今年年僅12歲的高云路,5歲時發現有嚴重遠視,并伴有先天性眼睛隱斜,還未步入小學便已戴上笨重的眼鏡。談及獲獎作品“眼肌力檢測儀”的設計初衷,高云路表示,這樣的想法是在3年前他治療眼睛的過程中萌發的。經常出入眼科醫院的他發現原來不少人和自己一樣,承受著相同的眼疾痛苦,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他開始希望能夠將自己采用的治療過程和方法分享給更多患有斜視的人,讓他們也得到有效治療。在高云路的研發過程中,其父高亮對他幫助不少。高亮坦言,他們當初和孩子一起設計這個檢測儀,初衷是為了治好孩子的眼疾,雖然現今佩戴眼鏡的人不在少數,但這么小就戴上一個“累贅”著實讓高云路的父親急在心里。
在后續的治療中,雖然通過對遠視的矯正,高云路的斜視逐漸有所好轉,但卻沒有得到完全控制,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的眼睛仍繼續往斜視的趨勢發展。高亮說,他們了解到,因為眼睛的肌肉麻痹導致的斜視這個病理至今沒有被醫學證明其原因,所以到目前為止,通過光學矯正是對斜視融合功能保護和保持眼睛肌肉協調力的唯一途徑,孩子眼睛到了一定年齡沒有好轉和恢復的話就必須手術治療。因此,在非手術治療的前期做好配合治療,是病情能夠得到有效好轉的關鍵。
學生眼肌力檢測儀作用大
因為想痊愈心切,高云路和父親高亮開始通過互聯網了解斜視的形成和治療過程,期間,他們學習了很多治療過程的關鍵因素,也閱讀了不同國家版本的眼科類及相關書籍。在為期4年的學習和努力中,高云路的雙眼視力融合力保護治療取得了一定成效,現在,他的雙眼融合功能完全恢復,斜視也已治愈。在這個過程中,一臺學生眼肌力檢測儀也日見雛形。高云路介紹,這是一臺可以及時反饋弱視斜視患者的眼睛在治療過程中檢測數據的儀器,其原理主要是通過互聯網,實時將眼睛眼肌數據上傳到醫生的電腦里,通過互聯網得到快捷的檢測與反饋。醫生的反饋指導信息和分析結果可直接借助手機等終端傳回給患者或家長,這樣就可以及時得到矯正信息和提醒。中國人口眾多,眼科醫生也十分繁忙,這種途徑將給眼疾患者帶來便捷和時效。
這臺檢測儀還需不斷完善
“孩子一直處于成長過程,特別是年紀較小的孩子,其生理變化可謂是一天一個樣”,高亮告訴晶報記者,目前的醫學手段能夠獲取的數據都是近似值,孩子成長很快更加影響治療,治療沒有符合規律,能夠治愈的自然就很少。目前的“眼肌力檢測儀”能夠在3分鐘左右實時傳出數據,對于醫生和家長的治療把握也是有不少幫助。他們發明出這樣的檢測儀后獲得不少關注,此次參加紐倫堡發明展,就是得益于深圳眼科醫院等相關人員的推薦。高亮還透露,他本身學的是是計算機專業,在發明這臺檢測儀過程中會在電子、程序等方面不時給高云路一些意見,目前這臺檢測儀還需要不斷完善,今后他會對孩子的發明創造給予更大的支持和幫助。
文章來源晶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