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6日 | 分享到: | 來源: |
(中國殘疾人網記者馮歡 白帆 李海霞武漢報道)首屆國際殘疾人文化事業與產業發展論壇于2017年9月21日下午在武漢隆重舉行。這是我國首次舉辦的以殘疾人文化事業與產業發展為主題的國際論壇。
首屆國際殘疾人文化事業與產業發展論壇由中國殘疾人雜志社副總編輯張和勇主持。
論壇由中國殘疾人雜志社副總編輯張和勇主持。中國殘聯宣文部主任郭利群、中國殘疾人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倪林、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徐鳳健、荷蘭精神博物館館長翰思·盧伊貞、韓國障礙人美術協會會長金忠顯、日本慈善協會主管瀨川乙女等來自國內外的數十位學者與專家,分別從各自的研究視角向業界與社會大眾全面、系統地介紹了國內外殘疾人文化領域最新的實踐成果和發展動態,并對殘疾人與藝術的關系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殘聯宣文部主任郭利群
中國殘聯宣文部主任郭利群對中國殘疾人文化事業和產業發展進行了全面解讀,總結了殘疾人文化的獨特價值,并與在場嘉賓共同探討了殘疾人文化事業的發展機遇與未來前景。他表示,要以需求為導向,以先進文化為引領,積極倡導“平等·參與·共享”現代文明理念,發展殘疾人特殊藝術,打造殘疾人文化藝術品牌,扶持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推動殘疾人共奔小康。
中國殘疾人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倪林
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徐鳳健
中國殘疾人雜志社社長兼總編輯倪林介紹了雜志社作為中國唯一一家全國性的為殘疾人服務的的官方媒體機構,三十年來與殘疾人共成長的歷程,在引領著中國殘疾人的文化品味、文化審美的同時,開創了全新的文化交流模式,推動殘疾人文化國際融合。
荷蘭精神博物館館長翰思·盧伊貞
韓國障礙人美術協會會長金忠顯
日本慈善協會主管瀨川乙女
荷蘭精神博物館館長翰思·盧伊貞分享了五個荷蘭本土殘疾人文化創意產業的成功案例,肯定了從多元化視角開啟殘疾人藝術探索的道路;韓國障礙人美術協會會長金忠顯強調對于殘疾人而言,謀求無差別的文化生活是表現他們自然而然的文化性要求,殘疾人文化權利的實現,讓他們的生活更豐富,幫助他們有可能謀求有地位的生活,這也是人類文化普遍追求的價值目標;日本慈善協會主管瀨川乙女則表示日本也走過從關注殘疾人物質福祉到關注殘疾人精神需求的發展歷程,藝術活動使得殘疾人融入社會的同時,還促進了藝術文化的普遍發展,在殘疾人作品平等進入市場之際,還需要重視殘疾人作品著作權的保護問題。
武漢市殘聯理事長王芳
論壇主辦方之一、武漢市殘聯理事長王芳回顧了武漢殘聯重視殘疾人文化建設的傳統,自1990年武漢市舉辦了以弘揚人道精神為主旨的首屆“長江筆會”以來,全市興起文化助殘的熱潮,通過聯合互動的方式,打造了殘疾人藝術節、長江筆會等品牌,充分發揮殘疾人主體作用,著力提升殘疾朋友精神區位,并從2014年起以“十百千”工程為目標,五年內培養10名殘疾人文化藝術領軍人才、打造100個殘疾人文化藝術基地和隊伍、培訓1000人次殘疾人文化藝術骨干。
來自上海、濟南、贛州等地市的殘聯及殘疾人協會相關負責人也對各市殘疾人文化資源開發整合的現狀及發展規劃進行了闡述。大家紛紛表示,要用文化情懷關愛殘疾人,用文化理想推進殘疾人事業,推動殘疾人文化藝術作品市場化,促進殘疾人文化產業不斷深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