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9日 | 分享到: | 來源: |
每件衣服的起源都是一張稿紙,稿紙上縱橫交錯的線條,凝結著一件衣服的尺寸、樣式和美感。家住青島的楊萍今年56歲,是一位坐在輪椅上的服裝打版師,30多年來,她曾經為愛馬仕、阿瑪尼等眾多國際大牌服裝打過版。如今楊萍每月能打出200多個版,已經是眾多品牌的御用打版師。
談及今天取得的成就,楊萍稱15年前自己也曾經為生計所迫:“殘疾人都比較自閉,自尊心特別特別強,就很難走到你面前去。所以我就不停地一家一家打電話,可是打了半個月,沒有拉到一個客戶,最后那真是就把我逼得,把那個自尊踩到腳底下碾了又碾,就完全沒有自尊地出去了。”
被逼出門的楊萍四下求人,終于得到了一家外國品牌的試用機會。為了搶到第一單,拿到樣品后,她熬了一個通宵完成了打版。精致的版式、做工和真誠的態度打動了這個客戶,也給她的生意開了張,從此,越來越多的機會找到了楊萍。
楊萍說:“因為以前我們中國的版師也好,設計師也好,一直在世界舞臺上不被看重。隨著這兩年可能逐漸走向世界了,我接了很多的品牌以后,我會用盡全力,去把它做好,只希望,讓國外人看到,我們中國,我們中國的服裝,我們中國的版師和我們中國的設計師,是一樣可以做到的。”
靠著過硬的業務能力,楊萍在圈內聲名鵲起,來自全球的高薪職位紛紛向她伸出了橄欖枝。有一次,她收到了一份來自日本的職位聘請,然而她卻拒絕了,原因是她的背后還有著39個“蝸牛寶寶”。
在楊萍開辦的同沐陽光工作室,有39名這樣的孩子,他們專注、認真,但也沉默、笨拙。他們多是自閉癥和殘障人士,每個孩子都曾是家庭的負擔,但把他們帶進一個大家庭里,卻是楊萍不假思索做出的決定。
楊萍說:“像心智障礙的孩子,是殘疾中的殘疾,也是就業的最困難的一個群體。假如我不來接,那還有誰能理解這些孩子?有誰能來接納這些孩子?所以我當時也沒猶豫,我就一下接了,接了30多個這樣的孩子。”
由于先天殘疾,他們的智力水平大多只有四五歲,一句簡單的社交用語要學上好幾天,楊萍把他們叫做“小蝸牛”。說道為什么取這樣一個名字,楊萍表示他們雖然學東西很慢像蝸牛一樣,但一旦學會,就會永遠記住,而她自然也變成了"蝸牛媽媽"。
30多只小蝸牛,既在同沐陽光工作室里上課、生活,也在這里做工。難以置信的是,四五歲智力水平的小蝸牛們,在這里不打不鬧,沉浸在自己的手工活里,這些手工藝品,通常會被愛心人士和企業購買。
為了照顧這群脆弱柔軟的孩子,這么多年,楊萍幾乎從未出過遠門,更是放棄了很多工作機會,但在楊萍心里,陪伴蝸牛長大,是一個更有分量的人生選擇。身為打版師的她做事雷厲風行,但在他們面前,只能是溫柔的楊媽媽。
楊萍稱:“我這個歲數我就想,你賺多少錢,你不快樂,你有病你倒下,那錢都是廢紙一張。而你通過你的努力,讓那么多的孩子、那么多的家庭獲得幸福,獲得他們之間的那種愛,可能就是很多人是體會不到那種成就感。”
文章來源齊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