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5日 | 分享到: | 來源: |
易勇(右)和妻子李飛燕在自家茶館門口。
近日的一早,在九龍坡區楊家坪楊渡路社區一茶園內,易勇正通過手機微信視頻“聊天”。只見他與屏幕上的一男子用手飛快比劃,雖然嘴巴在動,可屋內卻很安靜。原來,易勇是一個聾啞人,他和朋友在視頻上用手語“聊天”。記者的到來,打斷了他們的這場“對話”。
易勇干干瘦瘦,走到人群中很容易被“淹沒”,但在九龍坡區的聾啞人中,他卻有極高的聲望。十余年來,他已幫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名聾啞人找到了工作。
家中成聾啞人“愛心旅館”
1971年,當時才7個月大的易勇因為一場意外失去了聽力。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他歷經坎坷,深知聾啞人的不易。這些年來,每當有同學和其他聾啞人有困難時,他總是第一個站出來伸出援手,漸漸地,易勇在九龍坡區的聾啞人圈里有了名氣。
提到給聾啞人介紹工作,要回到2002年夏天的一個清晨,兩位通過網絡認識的聾啞人朋友專程從湖北武漢來重慶找到易勇,委婉請其幫忙介紹工作。
熱情好客的易勇二話沒說答應下來,還留他們暫住在了自家客廳。輾轉求助后,易勇順利完成任務。
自那以后,易勇的熱情善良在聾啞人中傳得更響,常常有來自全國各地的聾啞人來找他幫忙。如果他們沒有棲身之所,易勇還在家里為其提供免費食宿,再義務尋找就業機會。
“沒想到,我家就這樣變成了‘愛心旅館’?!币子碌母赣H易慶禮笑著搖搖頭。
已為近百名聾啞人介紹工作
“今年6月份幫他,叫楊斌,來自鄭州,在雙福找到工作。”采訪中,易勇用手機斷斷續續打字,向記者介紹自己的“業績”,靦腆的笑容里難掩自豪。
雙福、兩路、茶園、白市驛……這些重慶人熟悉的地名被易勇一個一個打出來,“這些地方都有你介紹去工作的朋友嗎?”記者打字給易勇看,他高興地點頭。
易勇還隨身攜帶有一個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著他從各處搜集來的招工信息。除網絡尋找就業機會外,他大部分時間都會騎著摩托,到重慶主城的大街小巷尋找招工啟事,然后用小本子記下來,想辦法和招收聾啞人的企業聯系。
正是靠著這種闖勁,易勇建立起了自己的人脈網。十幾年來,他已幫助來自全國各地的近百名聾啞人找到了工作。
聾啞人只能靠短信、微信交流,在易勇的手機上,幾乎沒有通話記錄,而短信、微信卻存有幾十上百條。
他點開一個微信群,記者見到里面有不少招工信息和就業須知、反詐騙知識等鏈接?!斑@個群里的都是聾啞人,他們雖然有缺陷,但憑借自己的能力,也能有光明的未來?!币子略谑謾C上寫道。
帶領殘疾人一起做公益
在易勇家的小茶園的墻面上,貼滿了他與殘疾朋友們一起開展志愿服務活動的照片。
原來,三年前,易勇了解我市有一個殘疾人志愿者組織——重慶市陽光520愛心志愿者協會。易勇與會長王慶見面后一見如故,他果斷加入協會。
去年,易勇建立起重慶市陽光520愛心志愿者協會九龍坡區毛線溝殘疾人獨立支隊,家里的茶園成了支隊的“根據地”。一年多來,有300余名殘疾人加入,參與各類公益活動。
周邊鄰居爭相告訴記者這支隊伍所做的好事:為居民義務打掃、免費理發、擦鞋,為貧困重病殘疾人籌款,幫助走失的聾啞人尋找家人……
不僅如此,易勇還發起了為貧困山區困難群眾捐贈衣物的活動,得到許多熱心市民大力支持。如今,每隔幾天就會有一大車愛心衣物拉到他家的小茶園集中,易勇和志愿者們認真清點后,由總隊統一安排發往貧困山區。據不完全統計,從這里發出的愛心衣物已有20余車、近3000件。
文章來源重慶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