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資訊
2017年8月11日 | 分享到: | 來源: |
郭小多
她是個農(nóng)家女,拄著雙拐才能行走,但近20年來,她獨自一人挑起家庭重擔,一邊忙農(nóng)活,一邊照料公婆,供女兒完成學業(yè)。如今婆婆已經(jīng)100多歲了,身體依然康健,女兒也已就業(yè)。她就是郭小多,平輿縣老王崗鄉(xiāng)甘港村小埠口莊人。她用至孝至愛的情懷和無怨無悔的堅強教會人們,面對生活要堅強勇敢,要學會感恩。近年來,郭小多先后榮獲平輿縣第二屆道德模范、駐馬店市第二屆“天中最美母親”、河南省首屆鄉(xiāng)村好媳婦等稱號。2015年3月榮登“中國好人榜”,今年6月被評為第二屆駐馬店市道德模范。
命運多舛卻百折不撓
1960年,郭小多出生于平輿縣李屯鎮(zhèn)大郭村,在七兄妹中排行老五。1973年臘月,13歲的郭小多患上化膿性骨髓炎,繼而并發(fā)腦炎、敗血癥、雙側(cè)胸膜炎。雖四處求醫(yī),做過8次手術(shù),但她再也不能自由奔跑了。在床上躺了3年后,郭小多扶著小板凳艱難匍匐,最后居然能顫巍巍地撐起了雙拐。
1986年,郭小多嫁到離娘家?guī)坠镞h的老王崗鄉(xiāng)。丈夫身材矮小,當時已經(jīng)36歲。和夫妻倆一起生活的還有公公、婆婆,均體弱多病。過去在娘家靠父母、兄妹呵護著的郭小多,從此挑起照顧一個家庭的重擔。
1989年冬,郭小多的女兒降生了。然而,快樂是短暫的。1991年夏天,丈夫不幸患上了風濕性心臟病,并逐漸喪失勞動能力。當時,他們的女兒還不到兩歲。一家五口人,老的老、小的小、病的病、殘的殘,以后的日子該咋過呀!為給丈夫治病,郭小多忍痛賣掉家里的牲口,把攢下的家底全部花光。
1992年“三夏”過后,郭小多把女兒寄養(yǎng)到娘家,把丈夫和公公、婆婆托付給叔伯妯娌,自己拄著雙拐,跟著去廣東打工的鄉(xiāng)親上路了。2000年夏天,郭小多的丈夫去世。那一年,郭小多40歲。丈夫留給她的是:82歲的公公、84歲的婆婆、11歲的女兒,7畝責任田和近70000元的債務……
大愛無聲為家擋風雨
丈夫去世后,不少人擔心郭小多承受不住命運的打擊和生活的重負,郭小多卻說:“雖說俺又病又殘,可俺要走了,這個家就散了。”這個普通的農(nóng)村婦女,明白啥叫責任、啥叫義務,她用自己纖弱的身板為這個家遮風擋雨。
為種好田地,郭小多單腿彎曲跪著鋤地、拔草、割麥,拄著拐杖一步一挪地施肥、噴藥、掰玉米……在她的精心打理和親戚、鄰居的幫助下,她家每年莊稼收成一點兒也不差。
嫁到婆家31年來,郭小多身上穿的,都是親戚鄰居給的舊衣服,但她每年都會給公公和婆婆添件新衣服,讓他們穿得舒適、穿得體面。郭小多的公公患病臥床,她每天為公公擦洗身子、端屎接尿,直到公公去世。眼下,郭小多的婆婆100多歲了。每天早飯前,郭小多都會把洗臉水打好給婆婆端到跟前,幫婆婆洗臉、梳頭。冬天,為給婆婆取暖,郭小多每晚都會給婆婆換兩次熱水袋;夏天,郭小多自己舍不得吹電風扇,專門給婆婆備著一臺電風扇。為了讓婆婆吃得有營養(yǎng),郭小多還堅持每天早上為婆婆燉碗雞蛋羹,變著花樣兒為婆婆改善生活。
郭小多的女兒在母親的勉勵下,大學畢業(yè)后在南方一家大型企業(yè)工作,并取得助理會計師職稱。她堅持每天給家里打一次電話,每月寄回一次錢。
用誠信寫無悔人生
丈夫去世后,郭小多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盤點家里的賬本。“小多啊,人死賬清。大伙借給你家的錢,都別還了,你就安心過日子吧。”不少借款給她的親戚朋友這樣勸慰郭小多。
“這可不中!欠債還錢是老理兒。這些錢,都是大伙一滴汗摔八瓣掙來的。只要俺活著,俺一定還。要是哪天俺死了,俺就讓閨女接著還。”郭小多誠懇地說。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17年來,她靠著地里的收入,擺小攤的收入,還有偶爾收到的愛心捐款,以及近幾年來政府發(fā)放的低保金、幫扶慰問金和女兒每月寄回的二三百元錢,一筆一筆地還,一家一家地清。到目前,郭小多家的外債已經(jīng)還得所剩不多了。
來源駐馬店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