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9日 | 分享到: | 來源: |
近日,貴州省貴陽市一家名叫“無聲飲品”的小店刷爆了貴陽市民的朋友圈,因為這家店里的工作人員多數都是盲聾啞學校的學生。
據了解,10月26日,試營業一個月后,“無聲飲品”正式開業。在這家店里,除一名收銀員和指導老師無聽力、語言障礙外,其余16名店員均為貴陽市盲聾啞學校的學生,平均年齡在十七八歲。上崗前,他們必須經過一個月的培訓。在無聲的世界里,教學過程變得十分困難。培訓老師楊帆告訴記者,學生們不能用語言交流,只能通過比劃和寫字來進行學習,但是孩子們積極、客觀的態度讓人感動。
“剛開始的時候其實很困難的,因為他們和普通人的交流是不一樣的,有時候我教他們的東西,在他們的腦子里會把我的想法想成另外一種想法,就是說給我的感覺,本來我是想要一杯原味奶茶,但是他會可能給我做成一杯其他的東西。就是說,在剛開始的時候很辛苦的,有時候我也想過放棄,但是,其實他們里面的孩子也很可愛,然后有時候他們也會鼓勵我,反而他們的熱情是慢慢的打動我,然后一直讓我留下來,我相信我也會堅持下去的。 ”楊帆說道。
工作中,學生們用手語相互交流,完成各項工作,而店里的顧客也很少說話。
“我現在有這份工作我感覺很開心,不用再讓爸爸媽媽為我擔心了。”店員趙德香用手語告訴記者。
在這家飲品店里,一面墻上張貼著“服務手語示意圖”,對于不懂手語的顧客來說,這無疑是雪中送炭。此外,顧客每購買一杯飲品,店員便會從收益中拿出1元錢放進公益愛心箱,所得善款將進入“貴無聲”慈善基金,全部用于殘疾人職業培訓、創業開店及生活補助。
飲品店創始人田健民告訴記者,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幫助聾啞畢業生謀得一份工作,同時將愛心不斷傳遞下去。“我是想重新開一條路讓他們真正的感到能就業,有創業的機會。來到這個學校以后看到這么多孩子需要我們的幫助,我們就該好好去把它打造出來。”田健民說道。
采訪中,顧客陳女士告訴記者,一天她看到朋友轉發了關于“無聲飲品”的朋友圈,這次從深圳到貴陽出差,便來到了小店,“我們的社會應該對他們更寬容,因為我曾經也是一個殘疾人,我也受到過歧視,但是可能更多的是在于你自己對這個世界的認知還有愛。”
文章來源北京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