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7日 | 分享到: | 來源: |
“不怕日子苦,就怕屋里跍,自己不努力,啥都靠政府。”守著自己的菜攤,商城縣汪橋鎮秦灣村五保戶易淑來爽朗地打開了話匣子,“我不想讓人瞧不起,雖然我腿有殘疾,但我還有一雙手,能自己勞動致富。”
易淑來已經69歲了,在左鄰右舍眼里,一年到頭,他總是閑不住。水稻麥子種不動了,易老漢就種起了蔬菜。
“我搭有1畝多的蔬菜大棚,還種了5畝多的露天蔬菜,一年四季有菜賣,便在鎮里集貿市場上擺了個小菜攤。農忙的時候就叫上十來個鄉親們幫忙。”易老漢一邊招呼買菜的群眾,一邊介紹說,“你看,這芹菜、蘿卜、白菜,都是我自己種的,新鮮不說,價格也比外地運來的菜便宜。”
“在老易這買菜,不僅新鮮,還放心,他從不缺斤少兩。”旁邊正挑揀著芹菜的李大娘忍不住插了嘴。
“前幾天暴雪把大棚壓垮了,菜也凍壞了,損失了一兩萬塊,這兩天我正合計著重建。天災人禍,沒有辦法,從哪摔倒,再從哪爬起唄,沒啥大不了的。”易老漢很是樂觀堅強。
村支書徐進寶介紹說,易老漢還是遠近出了名的養豬專業戶,二十多年了,每年出欄生豬多則20頭,少則10多頭,全都膘肥體壯,豬肉肉質鮮嫩,常被哄搶。“賣不掉的菜,我都拿回去喂豬,綠色生態飼料,多好啊。豬糞再運到菜地里,天然無機肥,長出來的菜特別受歡迎。”想不到易老漢還搞起了循環經濟。
“我每天5點起床,先把20多頭豬喂飽,然后下地摘菜,用三輪車拉到集市守一上午。下午下地干活,夜晚剁豬菜煮豬食,都是十點多了才睡覺。”易老漢樂呵呵地說,“別人都說我是鐵人,拖著個殘疾腿,一個人還能干三、四個人的活。其實,在我看來,忙中有快樂,苦中有幸福。”
這些年,易老漢用自己掙來的錢翻蓋了新房,新建了豬圈豬舍,新打了一眼機井,還把門前一截土路修成了水泥路。
“其實,黨和政府一年給俺的殘疾人、五保戶和貧困戶各種補貼加起來一年也有5000多塊,夠我一個吃穿不愁,翻建新房,政府還給了補貼,可是俺總覺得,靠自己勞動換來的幸福才最踏實!”易淑來樂呵呵地說。
“如今啊,易老是咱們村的勤勞致富典型呢,貧困群眾們都說,要像易老看齊,用自己的雙手脫貧致富。”徐進寶自豪地說。
文章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