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9日 | 分享到: | 來源: |
達文祥在烤酒
日前,筆者來到瀘西縣中樞鎮阿路發村達文祥家,剛到門口,聽到說話聲的達文祥便從屋里走出來,笑著對筆者說:“來了,還擔心你找不到。”今年48歲的達文祥,1.75米的個子,筆挺的身板,若不是左眼睛凹陷下去,一眼看去,不會想到他是一個盲人。環顧達文祥的家,院子角落堆滿了烤酒用的玉米,設有烤酒鍋爐,蒸屜正冒著熱氣,走進儲酒房,放著幾十個酒桶,濃郁的酒香撲鼻而來……上帝關閉了他心靈的窗戶,他用自強不息的精神為自己打開了人生的另一扇門,實現自身價值,譜寫人生精彩篇章。
一場變故,15歲的他成了家中的頂梁柱
達文祥出生在農村一個普通家庭里,4個孩子,父親在一個碎石場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尚且過得去,回想起父親出事之前的時光,達文祥坦言:“生活是幸福的。”
15歲這年,達文祥的父親在碎石場發生意外不幸去世。家中弟弟妹妹還小,還沒等到放寒假,達文祥便輟學回家幫助母親一起支撐這個家。達文祥的學生生涯也止步于那年寒冬。家里沒有了頂梁柱,各種各樣的難題接踵而來,達文祥說自己已不記得那年是怎么熬過來的。“除了堅強,別無出路。”為了生計,達文祥到父親原先工作的石場里謀生,掙錢補貼家用。憑著吃苦耐勞的精神,3年時間,達文祥已為家里新建了5間磚木結構的房子。
意外失明,為求生存自學烤酒
眼看著一家人的生活慢慢好了起來,不料,噩運再次降臨到這個不幸的家庭。在一次爆破中,達文祥不幸被傷到兩只眼睛。“眼睛看不見了。”說到這里,達文祥沉重地嘆了口氣。父親去世對這個家庭已是沉重的打擊,生活好不容易有了起色,又陷入泥沼。抱怨不公、走一步是一步……這些都沒有用,只有找到自己的生存之路才能活下去,達文祥從心底覺得自己不能被磨難擊垮,不能向命運低頭。
失明后還能做什么?達文祥想起此前在彌勒見過的烤酒。拜師處處碰壁后,達文祥開始自學烤玉米酒。一門技術,哪是想學成就能學成的,再加上自身失明,困難重重,連續兩年的不斷嘗試,結果都是失敗。無數次失敗后,“家人都不相信自己能成功,更不用說其他人了。”
一次次的失敗,也意味著家里的玉米被一次次消耗浪費掉。出于生活的窘迫,母親不想讓他繼續這樣下去,一看到他拿著玉米,性急之時便會開口大罵。家里人不理解他為什么如此執著,甚至是固執。
“我抱著裝玉米的口袋告訴母親,我可以把我的房子賣了,如果一直找不到活下去的出路,我就離開這個世界,因為我不想成為你的累贅。”
十塊錢結緣,攜手走過半生
達文祥在彌勒求醫期間,到彌勒縣城趕集的楊春麗得知達文祥的情況后,出于同情,她托為其看病的表姐將10塊錢轉交給他后便走了。回瀘西后達文祥寫信表達自己的感謝,兩個陌生的青年因10塊錢結緣,瀘西彌勒兩地書信聯系半年有余后,楊春麗來到瀘西,走進達文祥的生活,來到他的身邊,兩人共同烤酒。當時,兩人在一起受到不少阻力,楊春麗的家人并不同意這門婚事,也不看好達文祥能烤酒成功。而楊春麗卻覺得:“他為了做成自己想做的事,一直努力,從未放棄,像這樣的人是可以嫁給他的。”兩人同歲,在23歲那年走到了一起。從此,她成了他的眼睛,他成了她的依靠。現在已是兒女雙全,生活美滿。
8個酒缸起家,如今訂單生產月銷5000公斤酒
結婚后,即便達文祥已經成功烤出了酒,但雙方家人依然不支持他們以烤酒為生,兩人帶著僅有的100多元錢,從8個酒缸開始起家。
烤酒難,賣酒更難。烤出酒,用牛車、馬車拉著酒缸到附近各個村寨去賣,“哪里的酒?別人一聽說是阿路發村的,便笑道,阿路發村沒有人會烤酒。”說到這里,達文祥深吸了兩口煙。雨季,路上全部是爛泥,賣幾趟酒回來,鞋子壞了,人也淋濕了;旱季,一天下來,牲口耐不住熱,“有一次牛看見潭水,沖過去在水里打滾”,車翻了,酒也灑了。
玉米酒、大麥酒、小麥酒、板栗酒、葡萄酒、紅酒……走進儲酒房,濃郁的酒香撲鼻而來。達文祥告訴筆者,玉米酒和大麥酒的銷量最大。除去親朋好友的訂購,現在基本是訂單生產,主要供給瀘西縣城的幾十家飯店,還有人收購了銷往全國各地,每天烤酒160公斤左右,月銷5000多公斤。
“很辛苦,但每走一步都是腳踏實地,心里是舒暢的。”達文祥笑著說道。這時候的笑,是對自己的欣賞,也是對歲月的嘉獎。
文章來源云南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