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日 | 分享到: | 來源: |
李燦學在為明年的社會工作者職業(yè)水平考試作準備
“夢婷,咱在網(wǎng)上募捐的13萬元收到了嗎?”昨日下午,李燦學打電話詢問白血病女孩夢婷。一個月前,20歲的夢婷因病情加重無錢治療,通過志愿者找到李燦學求助。在調(diào)查核實后,李燦學幫她在“輕松籌”上發(fā)布眾籌信息,很快就籌到13萬元的治療費。
夢婷沒有想到,這位素不相識的熱心大哥,竟然是坐著輪椅的殘疾人。從邀請外地殘疾人朋友來洛賞花到愛心助學,從幫困難病友籌集醫(yī)療費到積極響應本報的“禮讓斑馬線”倡議……5年間,李燦學搖著輪椅,為公益奔走在網(wǎng)上網(wǎng)下。
1 搖著輪椅做公益,“輪椅哥”走紅網(wǎng)絡
這些天,李燦學搖著輪椅做公益的故事被《河南日報》、新華網(wǎng)等媒體報道、轉載。有朋友在微信上問他:“‘流浪’(李燦學的網(wǎng)名),你咋成網(wǎng)紅了?”他戲謔地回答:“可能因為長得帥吧!”
愛笑、認真、熱心腸……這是朋友們給李燦學貼的標簽。
44歲的李燦學是伊川縣彭婆鎮(zhèn)人,雖然家在農(nóng)村、下肢癱瘓,他卻靠著一輛輪椅、一部手機堅持做了5年義工。在洛陽的志愿者群體中,他的網(wǎng)名“流浪”很有知名度,在不少網(wǎng)絡募捐和助學活動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幫助像白血病女孩夢婷這樣看不起病的求助者募捐醫(yī)療費,只是李燦學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他還發(fā)起了交通勸導活動。從2014年開始,他每周一都要和另外幾名志愿者一起,到縣城的人民路與文化路交叉口配合交警疏導交通。該路口附近有兩所學校,每天上下學都會造成不小的擁堵,經(jīng)過大家的努力,如今這個路口的交通順暢了很多,不少學生也認識了這位戴紅帽、穿馬甲的“輪椅叔叔”。
李燦學做公益的故事走紅網(wǎng)絡后,很多人對他豎起大拇指,他接到的陌生求助信息也多了,大家送給他一個綽號——“輪椅哥”。
2 從受助者變身公益達人,“朋友圈”正能量爆棚
“如果沒有21年前的那場意外,我頂多是個不錯的泥瓦匠,也許一輩子也接觸不到公益。”21年前,23歲的李燦學干活時不小心從高處跌落,導致腰椎斷裂,從此只能依靠輪椅出行。
意外發(fā)生后,李燦學曾一度沉淪,但臥床的母親、年邁的父親都需要照顧,他只能振作精神。除了靠殘疾補貼和低保,李燦學也做些石膏工藝品出售,可日子仍過得捉襟見肘,連輪椅也是好心人捐助的。
2012年,李燦學參加市殘聯(lián)舉辦的培訓班時,加入了我市的彩虹志愿者團隊。志愿者們蓬勃的朝氣逐漸感染了李燦學,他也明白了,“公益”其實很簡單,就是盡己之能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此后,李燦學開始以“流浪”的網(wǎng)名參與公益活動。如今,他是彩虹志愿者團隊在伊川的聯(lián)絡員,尋找需要資助的貧困留守兒童;他也是伊川志愿者協(xié)會的秘書長,尋找抗戰(zhàn)老兵,為他們送去關愛。
從2014年起,李燦學和身邊的另外幾位殘疾人朋友開始組織無障礙體驗活動,組織、邀請外地殘疾人朋友來洛賞花,他認識的殘疾人朋友中,最遠的來自我國香港、臺灣。
李燦學的微信朋友圈也是正能量爆棚。“日行一善每日一元”“關注孤殘傳遞溫暖”……透過這些信息,不難看出他付出的努力。
3 從輸血到造血,“輪椅哥”也有公益夢
眼下,李燦學正在為明年的社會工作者職業(yè)水平考試作準備。“(我)去年取得了助理社會工作師資格,這次想再考個中級資格。”他說,做公益不僅需要激情,更要學習相關法律和國家政策,比如慈善法的出臺,就為做公益提供了法律規(guī)范和指導。
做了5年的公益,李燦學意識到,讓求助者擺脫貧困靠輸血式幫扶不行,必須教會他們造血。
一個想法在李燦學心里醞釀了3年,那就是辦一個廢舊衣服加工處理廠。他所在的志愿者協(xié)會每年都會收到大量舊衣服,除一小部分送給困難家庭外,剩余的都堆在一起難以處理。
“如果辦一個廢舊衣服加工處理廠,把舊衣服回收起來,把能穿的清洗消毒,按尺碼分類打包,捐給需要的人。把不能穿的進行粉碎,做成保溫棉出售。”他說,這不僅能為公益活動提供資金,還能為困難群眾提供一份工作。
現(xiàn)在,李燦學正在四處奔走,爭取讓這一想法變?yōu)楝F(xiàn)實。
“如果5年前沒做公益,我現(xiàn)在也許正在輪椅上靠低保度日,等著別人救濟呢,永遠看不到世界有多精彩!”李燦學很慶幸,他能走上公益之路。
文章來源洛陽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