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7日 | 分享到: | 來源: |
他11歲時因不幸患腦瘤落下了殘疾,左手和左腿變得僵硬;他只有小學三年級文化,卻在自己的不斷努力下,創作了14萬字的長篇童話故事《籠中金絲雀》,并由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他叫胡運轉,一個自強不息的青年。2月21日,在襄城東門口一個廉租房小區,他向記者說起了自己的新年心愿,那就是將自己的經歷寫成故事,鼓勵逆境中的人勇敢,微笑面對未來。
破碎的童年,他從書中尋找慰藉
今年38歲的胡運轉成長在一個單親家庭,11歲時患上了腦瘤,從此后,左手手指就伸不直,左腿也變得僵硬,走路的時候兩條腿總是打架。面對別人異樣的眼光,小小年紀的胡運轉不敢再上學,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封閉中。胡運轉不愿面對人群,母親胡高云覺得,自己得讓兒子走出心中的牢籠,重新站起來。
打那以后,只有高中文化的胡高云開始自己輔導兒子學習,認不了的字,她買來新華字典,一個一個幫他查,沒有教材,就把親戚家廢棄的中小學課本拿過來學習。她省吃儉用給兒子買了很多文學書。胡運轉也很懂事,除了媽媽買的書外,還把弟弟從中學到高中的書全看完了,還開始嘗試寫作。為了幫母親減輕生活負擔,胡運轉天天堅持練習走路,還到處撿破爛貼補家用。
在母親的幫助下,胡運轉變得越來越堅強了,他要找一件能夠對社會有幫助的事做。于是,他選擇了文學。
胡運轉平時最喜歡小鳥,對有些人獵鳥、抓鳥、用鳥謀利或把鳥關進鳥籠里當玩物的行為特別看不慣。2004年,他和媽媽去逛花鳥市場時,一只只呆在籠子里上躥下跳、向往自由的小鳥,觸動了他柔軟的心。他感覺小鳥就像是自己的寫照,從那一刻開始,他下決心寫一部童話故事,名叫《籠中金絲雀》。
心靈的歸宿,文學創作成了他生活的動力
對于一個小學還沒有畢業又身有殘疾的人來說,要寫一部童話小說,難度出乎了胡運轉的想象。
因為書讀得太少,好多字寫不出來,媽媽就坐在身邊,用新華字典一個字一個字幫他查找。棘手的問題是沒有左手配合,右手顧得了翻書本便做不了別的事,比如拿支筆做個記錄。后來,他學會了用石塊、鐵塊等重物壓住書角,解決了難題。
天天寫作,胡運轉經常肩膀疼得拿不住筆,“他有時候也想放棄,對我說自己不是寫作的料?!焙咴瓶丛谘劾?,疼在心里。但她仍然鼓勵孩子:不能放棄,要堅持。
靠著愚公移山的精神,胡運轉花了4年時間終于完成了《籠中金絲雀》這部長篇童話故事。
“一只金絲雀羅拉被富商囚禁在鳥籠里,不僅失去自由,還遭受拔毛放血的痛苦――據說,金絲雀的羽毛和血液可以療傷止血,起死回生。羅拉不想活在這個世上了,幾次想尋死。在它受盡折磨的時候,燕子和其它小鳥給他送來了友誼,送來了重獲自由的希望。后來,燕子受傷,羅拉獻出自己的鮮血,治好了燕子。鳥兒之間的友愛,深深感動了人類,最終人類打開鳥籠,讓羅拉重獲自由?!边@就是胡運轉所寫的童話故事。胡運轉說,文中那只歷經磨難仍保持善良的金絲雀,可以說是他本人的化身,而善良的燕子就是給了他生命和陽光的母親,自己寫書的目的就是為了報答他的母親。
襄陽的作家們在得知胡運轉的事情后,不僅被胡運轉的堅強打動,也為書本的內容所打動,親自為他題寫書名或者給書作序。
作家段明貴說,這是一部從心底發出的愛的頌歌,是一朵用心血澆出的愛的鮮花?!痘\中金絲雀》成功地塑造了一批鳥的形象和人的形象,一個個性格都極其鮮明。更為難得的是,作品自始至終都洋溢著一種精神,這就是集中體現在金絲雀羅拉身上,也體現在所有鳥兒身上的“互助、互愛”精神。
未來的憧憬,要為夢想不斷努力
《籠中金絲雀》一書中充滿了愛,源于胡運轉心中有愛。胡高云認為,一個人只有心中充滿了愛,眼中的世界才會無限大。
盡管生活貧困,遇到有困難的人,胡運轉都伸出援助之手。汶川地震后,他向媽媽要來20元錢,說是去買菜,實際上是通過襄陽市紅十字會向災區捐款。后來,胡高云得知孩子把買菜的20元錢都捐給了災區,她沒有埋怨兒子,反而立刻來到襄城區南麗社區,通過社區向災區捐了10元錢。胡高云說,自己的孩子有這樣的善良舉動,作為媽媽的她落后了,她要跟上孩子的腳步,一定要向災區人們表達自己的心意。
2014年,《籠中金絲雀》由江蘇美術出版社出版發行。胡運轉在書中封面寫到:“因為我得到許多的愛,所以我要將其記錄、歌頌和傳揚?!焙\轉希望用他的童話,感恩親人、激勵自己,也激勵和他一樣曾陷入困境中的人們。
胡運轉想一直寫下去。胡高云說,看到兒子通過寫作變得堅強了,變得開朗了,如今有了自己的愛好,當母親的感到很欣慰。
今年,胡運轉計劃將自己的經歷寫成故事,目前已開始創作,他最大的心愿就是能把它發表,肯定一下自己的勞動成果。
文章來源襄樊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