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 | 分享到: | 來源: |
雖然現在戶外寒風刺骨,但河西區陳塘莊街秀峰里社區的一支門球隊卻依然每天活躍在訓練場上。令人驚奇的是,這些訓練者中有腿部殘疾者,有手臂殘疾者,有智力障礙者,有輕度精神病患者,每個人都持有“殘疾人證”,是一支完全由殘疾人組成的門球隊。
2003年7月,秀峰里黨支部在社區內已擁有歌唱隊、舞蹈隊的情況下,為進一步提高社區居民尤其是中老年人的業余生活質量和身體素質,組建了一支門球隊。在該社區的帶動下,陳塘莊街的12個居委會很快全部成立了門球隊,一時間門球運動在眾多社區的中老年人中進行得如火如荼。在這種“大背景”下,秀峰里街道居委會主任付志剛等人考慮到社區中殘疾人這一最孤單的弱勢群體,決定再組建一支完全由殘疾人組成的門球隊。說干就干,今年9月份,在居委會的倡議和宣傳下,很快便有本社區的殘疾人來報名。而令組織者沒想到的是,沒過多久,鄰近的昆侖里、泰山里、華山里等社區的居民在聽到這一消息后,也紛紛前來“捧場”。結果幾天下來,一支由21位殘疾人組成的門球隊便宣告成立了。
這21位隊員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患有小兒麻痹后遺癥,有的安裝有假肢,有的智力障礙,有的患輕度精神病,甚至有的因腦瘤手術而半身不遂。為了讓這支特殊的隊伍真正動起來,居委會領導特意為他們在先前組建的門球隊中劃撥出3名經驗豐富、技術高超的老隊員做“志愿教練”,由他們面對面、手把手教授這21位隊員基本規則、動作和技巧等。由于隊員們無法回避的特殊性,教別人一兩遍即可的動作,“志愿教練”們卻往往要示范上十幾遍。3位教練各有特點,用隊員胡金蘭的話說就是:“楊德慶教練不急不躁從不發火,魏永貴教練盡職盡責,王國興教練默默無聞任勞任怨!”在他們的言傳身教下,兩個多月下來,隊員們已經熟悉了規則和基本功,如站位、擊球、過一門、閃擊球、閃帶球都做得有板有眼,滿是那么回事了。街道居委會不僅為他們無償提供了曲江公園的訓練場地、器械、服裝等,甚至連進公園的門票都替他們報銷。而與此相對照的是,幾位教練不僅無償教球,還得自費進公園。這支殘疾人門球隊經過百次千次的訓練,獲得了很多驕人的成績:2014年、2017年獲京津冀殘疾人門球邀請賽金獎。今年他們成功舉辦了“重陽杯殘疾人門球邀請賽”并取得了該項賽事的冠軍。
文章來源每日新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