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3日 | 分享到: | 來源: |
殘疾人輔助器具有三種分類方法:
一是按國家標準規定分類。國家標準《殘疾人輔助器具 分類和術語》GB/T 16432—2004 /ISO 9999:2002(等同采用的國際標準),將殘疾人輔助器具分類為11個主類、135個次類和741個支類。11個主類分別是:
1.個人醫療輔助器具
2.技能訓練輔助器具
3.矯形器和假肢
4.生活自理和防護輔助器具
5.個人移動輔助器具
6.家務輔助器具
7.家庭和其他場所使用的家具及其配件
8.通訊、信息和訊號輔助器具
9.產品和物品管理輔助器具
10.用于環境改善的輔助器具和設備,工具和機器
11.休閑娛樂輔助器具
二是按使用人群分類為:肢體殘疾人輔助器具,聽力殘疾人輔助器具,言語殘疾人輔助器具,視力殘疾人輔助器具,精神殘疾人輔助器具,智力殘疾人輔助器具。
三是按使用用途分類為:移動類輔助器具,生活類輔助器具,信息類輔助器具,訓練類輔助器具,教育類輔助器具,就業類輔助器具,娛樂類輔助器具。
注:有關輔助器具分類的內容請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 16432—2004/ISO9999:2002《殘疾人輔助器具 分類和術語》
殘疾人輔助器具有以下功能:
(1)代償失去的功能。如截肢者裝配假肢后,可以像健全人一樣行走、騎車和負重勞動。
(2)補償減弱的功能。如配戴助聽器能夠使具有殘余聽力的耳聾患者重新聽到外界的聲音。
(3)恢復和改善功能。如足下垂者配置足托矯形器能夠有效的改善步態,偏癱患者能夠通過平行杠、助行器等康復訓練器具的訓練恢復其行走功能。
殘疾人輔助器具有以下作用:
(1)自理生活的依靠。輔助器具涉及起居、洗漱、進食、行動、如廁、家務、交流等生活的各個層面,是發揮功能障礙者潛能、輔助自理生活的重要工具。
(2)全面康復的工具。輔助器具涉及醫療康復、教育康復、職業康復和社會康復的各個領域,是康復必不可少的工具。
(3)回歸社會的橋梁。2001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的《國際功能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中強調,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對殘疾的發生和發展,以及對功能的恢復和重建都有密切關系,其中環境因素對殘疾人康復和參與社會生活具有重要作用。如社會給截癱者提供了輪椅,他們可以走出家門;當他們走出家門面對一個出行有坡道,上下樓梯有升降裝置的無障礙環境,才能實現正常參與社會生活的愿望,因此輔助器具是構建無障礙環境的通道和橋梁。
來源:中國殘疾人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