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 | 分享到: | 來源: |
1月4日,南方農村報記者在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見到了剛剛安裝上智能仿生手的殘障患者劉先生,興奮地演示著自己重新掌握的喝水、打電話、擦汗等動作。
三年多前,36歲的劉先生因意外爆炸燒傷,四肢均被迫截掉一部分。失去了雙手和雙足,劉先生完全喪失了生活自理能力,吃飯、穿衣、刮胡子等從前看來十分簡單的操作,都需要家人幫他完成。在病情穩定后,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的醫生們先后為他定制了電動輪椅、雙膝離斷假肢等器具,并于近日安裝了可以五指聯動的新型智能仿生手,恢復其部分生活自理能力。
“我現在能自己喝水,在電腦上打字,這些在之前都不敢想象,完全超出了我的預期,很開心!”劉先生說。
對于劉先生的上肢功能,醫生們討論后認為,患者右肢上臂中部以下已全部截去,只能安裝傳統的功能性假肢;而左前臂還有超過5厘米的殘肢,表層皮膚可以監測到肌電信號,符合安裝智能仿生手的條件,建議他安裝新型五指聯動的智能仿生手,最大限度恢復生活自理能力。
新型的智能仿生手可以捕捉殘肢肌群的收縮運動產生肌電信號,經肌電信號放大、處理后,驅動五根手指的精細運動,無需進行手術,截肢者就能實現思維意識直接控制肢體動作。
廣東省工傷康復醫院假肢矯形師艾旺憲表示,國際上智能仿生手的研究開展了約20年,近年來逐漸應用到臨床。本次系智能仿生手在廣東省首次成功應用,標志著該院智能假肢適配技術躋身世界先進水平。據了解,劉先生安裝的這款智能仿生手共有8組16個手部功能,包括捏、握、扣扳機動作、握筆、握勺、敲鍵盤、頂壓、點擊鼠標、抓鎖、鉤提、指內收、托、拇指與食指對捏等,可滿足截肢者日常功能的需求,價格約為20萬元。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