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月26日 | 分享到: | 來源: |

夏伯渝在攀登珠峰過程中。

夏伯渝接受本報記者采訪。

夏伯渝在家里進行力量訓練。
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登上珠峰,會是怎樣的場景?
夏伯渝想了想說,沒有。
“但是登上珠峰是我的理想,我一定要去實現。”
24歲首次登山失去雙腿、40年間4次沖頂卻無緣登頂……殘疾登山家夏伯渝逐夢珠峰的經歷感動了很多人。有人說,他的故事是中國的“老人與山”。
而今,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依然在訓練和等待,只為下一次出發。
驚魂時刻
對中國登山而言,1975年是一個關鍵的年份。那年5月,9名登山隊員成功登頂世界最高峰,并首次對珠峰高度進行精確測量。但對夏伯渝來說,1975年卻“改變了一生”。
1974年,組建中的中國登山隊到青海挑選隊員。從小在體校踢足球的夏伯渝,那時對登山一無所知。
“在我心里,珠穆朗瑪峰就是課本上的一個位置,8848就是一串數字。”
在年輕的夏伯渝看來,參加選拔可以免費做身體檢查,這一點最有吸引力。就算最終入選了國家隊,他還是想“登山回來接著踢足球”。
1975年2月,登山隊正式出發,夏伯渝被分到了突擊隊,他的任務只有一個——沖擊頂峰。
突擊過程中,夏伯渝數次與死神擦肩而過。
從8200米向頂峰進發時,按照突擊隊隊長鄔宗岳的要求,夏伯渝去給前面的隊伍送對講機。解開繩索、獨自前進的他不知不覺地迷了路,走到了懸崖旁。等反應過來時,夏伯渝感覺“全身的血液都沸騰了”。
“上面是懸崖峭壁、下面是萬丈深淵。烏云在腳下翻滾,無數的冰裂張著大嘴,像要把我吃掉似的。”回想起40多年前的驚魂時刻,一切場景仍歷歷在目。
鎮定下來的夏伯渝在絕境展開自救。他在前面的巖壁上發現了一條裂縫,便匍匐到巖壁旁,用手摳著裂縫小心翼翼地向上挪動。不知過了多久,終于攀到了巖壁頂端,筋疲力盡的夏伯渝發現,前面的隊員就在不遠處。
此時,夏伯渝已經站上了8600米的高度,距離頂峰只有200多米。而突擊隊隊長鄔宗岳卻不幸身亡,長眠在珠峰的懷抱中。
改變一生
在海拔8600米,夏伯渝和隊友們住了兩天三夜。由于天氣惡劣,再加上食品、燃氣、氧氣幾乎耗光,登山隊員只能選擇下撤。
正是下撤中的一個決定,改變了夏伯渝的人生。
突擊隊下撤到7600米時,一位藏族隊員因體力透支,在半路丟失了睡袋。到了半夜,氣溫降到零下數十攝氏度,看到隊友的境遇,夏伯渝把自己的睡袋讓了出來。
“我當時在登山隊有個外號叫‘火神爺’,不怕冷。”夏伯渝說,平時大本營外零下十幾攝氏度,自己照樣穿一套紅色運動服在空地上跑步,所以沒猶豫也沒多想,就把睡袋讓了出去。
年輕抗凍的夏伯渝沒料到厄運的來臨。第二天晚上宿營時,他怎么也脫不下腳上的靴子。隨隊醫生發現,他的腳已經沒有溫度,完全硬了。
“登山前我還想過,自己哪里都可以受傷,就是腳不能受傷。”夏伯渝說。然而,命運卻跟他開了個玩笑。
由于傷勢嚴重,夏伯渝騎著牦牛才下了山。他眼看著自己的雙腳從粉紅色變成紫紅色,再變黑變干,這才接受了凍傷的現實。而直到此時,夏伯渝才被告知,就在突擊頂峰的過程中,他的父親去世了。
回到北京,截肢后的夏伯渝在病床上聽到了9名隊員成功登頂的消息,眼淚直打轉。“心情非常復雜,對人生失去了信心,覺得下半生要在輪椅上度過了。”
灰暗之時,一句話讓夏伯渝重燃希望。一名來華傳授經驗的外國專家,看到夏伯渝的情況后表示,如果裝上假肢,不但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而且可以再登山。
“那個時候,我是多么希望聽到這樣的聲音。”夏伯渝說,“有人覺得,假肢肯定不如真的,沒有腳不可能登山,但我不信。”
重新振作的夏伯渝在病床上開始了漫長的康復訓練。3年后,當帶上假肢、站立起來時,夏伯渝驚喜地發現,自己不僅能站穩,還能順利地走路。
“當第一次站起來的時候,我想,我還能干什么?既然專家說我還能登山,那我就要登山。”攀登珠峰的經歷,讓夏伯渝與登山結下了不解之緣。“我覺得自己的體能、適應性和耐寒能力很適合登山,山峰上的壯觀景象也吸引著我。”
就這樣,登上珠峰,成了夏伯渝一生的目標。
艱難抉擇
此后,夏伯渝3次嘗試沖擊珠峰。最接近的那次,距離珠峰只有90米。
穿假肢登山的艱難,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由于沒有踝關節,上山只能靠假肢的腳尖走,很容易打滑摔跤;腿部沒有感覺,只有傳遞到腰上才能做出反應……再加上隨時可能發生的自然威脅,夏伯渝的登山之路可謂困難重重。這幾年,每次去登山前,夏伯渝總會跟家人說“這是最后一次了”。
2014年,夏伯渝在珠峰大本營遭遇雪崩。那一次,有16個尼泊爾夏爾巴人向導葬身雪中,是尼泊爾登山史上最嚴重的一次山難。
2015年,就在他準備突擊頂峰時,遇到了尼泊爾8.1級大地震。那一年,是40多年來首次沒有人登頂珠峰的1年。
1年后,雄心勃勃的夏伯渝再次踏上征服珠峰之路,而這一次,他作出了一生中“最艱難的一次決定”。
在8750米,距離登頂不到百米時,忽然刮起了強勁的暴風,1米之外什么都看不清。
“來到這個高度,所有人都想不顧一切地沖上頂峰,對我來說更是如此。不管登頂之后能不能下來,我都想往上沖。”從2018年起,尼泊爾不再允許殘疾人攀登珠峰。對夏伯渝來說,這很有可能是最后一次。
抉擇時刻,5個夏爾巴向導的眼神讓夏伯渝心軟了。
“我發現他們都在看著我。他們都是20多歲的年齡,正處在事業巔峰期。看到他們,我心里特別不好受。我不能為了自己的理想和目的而罔顧他們的生命。”
距離夢想只差不到2個小時。夏伯渝決定,下撤。
備受打擊的夏伯渝,此刻體能已完全透支,下撤的過程充滿艱辛。“有一天連續走了24個小時,晚上12時終于看到了營地,可我不停地摔倒,感覺越走越遠,怎么走都走不到。”夏伯渝說,那個場景終生難忘。
回到營地后,夏伯渝聽說,就在那幾天,在接近珠峰的高度,有6個人因事故喪生。
“雖然遺憾,但我的決定是正確的。只要我活著,就有機會再上珠峰。”夏伯渝說。
永不止步
夏伯渝說,最困難的事情不在攀登珠峰的過程,而在于40多年來始終如一的訓練。
每天早晨5時,夏伯渝就在床邊開始了一上午的訓練。完成1個半小時的仰臥起坐、背飛、引體向上后,他還要爬香山或是進行10公里的快速徒步。
“我今年69歲了,這樣的大運動量訓練已經越來越難堅持下去。”盡管有些力不從心,但為了保持身體機能,夏伯渝一直在咬牙堅持。
病痛也不時折磨著他。1996年,因運動量太大導致腿部磨損難以愈合,夏伯渝罹患淋巴癌;2016年,他又因登山得了腿部血栓。但身體的病痛絲毫沒有擊垮夏伯渝對于運動的執著。
“活著一天就拼搏一天。”這幾年,夏伯渝又嘗試了很多新的運動項目。他穿越了騰格里沙漠,徒步穿越戈壁,攀登自然巖壁……2011年,在意大利舉行的首屆殘疾人攀巖錦標賽上,夏伯渝一下子拿到了兩塊金牌。
但在他看來,所有的運動,都是為了下一次攀登珠峰的“訓練方法”,夏伯渝希望,那個“下一次”早點到來。
“今年如果一切條件允許,我想再嘗試一把。”盡管面臨著政策、資金、身體等方面的困難,夏伯渝還想繼續追夢。
有沒有想過,自己的登山之路會持續到什么時候?
夏伯渝說,沒有。
“只要我還能登,就要一直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