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資訊

推進身心障礙兒童融合教育 建立多層面支持體系

2018年3月13日 分享到:
來源:

融合教育指的是將身心障礙兒童和普通兒童放在同一間教室一起學習的方式,它強調為身心障礙兒童提供一個正常的而非隔離的教育環境,在普通班中提供所有的特殊教育和相關服務措施,使特殊教育及普通教育合并為一個系統。融合教育在國外行之有年,目前較有成效的有加拿大、美國、西歐諸國、新西蘭、澳大利亞,日本也在逐漸推廣中。融合教育在當今社會教育發展的潮流中已經成為一項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自上世紀八十年代末中國開展試驗以來,“隨班就讀”已作為一項基本的教育政策在各項法律和法規中相繼得到確定,并在全國范圍內得到大力推進,在最短時間內以最高效率實現了殘疾兒童入學率的提升,對青少年義務教育的普及具有戰略性意義。讓殘障兒童進入普通學校接受融合教育已成為落實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規劃,保障弱勢群體在內的每個人受教育權利的客觀需要。

□ 黃細花(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惠州市政府副秘書長)

融合教育過程中面臨難題和困境

2017年5月1日,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開始實施,明確禁止基于殘疾的教育歧視,規定殘疾人教育應當提高教育質量,積極推進融合教育,優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為貫徹落實該條例,進一步保障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教育部辦公廳、中國殘聯辦公廳聯合下達了《關于做好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殘疾兒童入學安置“全覆蓋、零拒絕”的要求。

2017年9月,隨著新的一批中小學新生入學,全國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聯合北京師范大學、救助兒童會等發起“適齡兒童入學狀況調查”,完成9484份問卷,調研結果顯示,2017年申請入學的受訪者中,69%成功入學,28%申請失敗未能接受義務教育,3%雖成功入學,但在12月已經休學或退學。而殘障兒童申請失敗的原因包括:不接收特殊孩子、孩子的障礙程度不能上普通學校、不能保證孩子或同學安全等,特殊學校資源不夠、招收學生數量有限制等。因此,要切實保障殘障兒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權利,必須盡快在教育系統和普通學校兩個層面建立并完善融合教育支持體系。

隨著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開始實施,越來越多地區加大了融合教育的力度,但從全國層面看,開展融合教育過程中還面臨諸多難題和困境。

首先,在法律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規定了殘障兒童享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但涉及普通學校相關義務的具體規定存在爭議。該法第十九條第二款規定,“普通學校應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與《殘疾人權利公約》“殘疾人不因殘疾而被排拒于普通教育系統之外”的規定相違背,為現實中普通學校拒收殘障兒童留有空間。多數殘障兒童都因“不具備接受普通教育能力”而被拒絕入學。

第二,在入學爭議處理機制上,《殘疾人教育條例》規定縣級教育部門委托專家委員會進行評估,并據此做出入學、轉學建議。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各地專家委員會的組成缺乏依據,委員會權責并不清晰,在解決入學、轉學爭議時難以發揮作用。委員會、當地教育行政部門、殘聯之間的分工和職責不明確,難免在現實中產生沖突和推諉。

第三,《殘疾人教育條例》指出支持特殊學校建立資源中心指導支持隨班就讀工作,并為普校教師提供培訓,為殘疾學生父母提供咨詢。由于條例并未明確普通學校在落實融合教育方面的具體責任和義務,結果造成作為融合教育實施主體的普通學校被動實施融合教育,不愿攻堅克難,融合教育落實狀況堪憂。

第四,殘疾學生入讀普通學校之后常常面臨被退學的風險。2016年,全國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北京師范大學、北京聯合大學等多家機構共同發布的《隨班就讀師資狀況和家長需求抽樣調查報告》顯示,有27%的殘障學生家長表示其殘障子女曾被要求退學。殘障學生被退學的壓力通常來自普通學生的家長。由于長期存在的偏見,殘障學生常被看做拖累甚至是安全隱患。

融合教育支持體系缺位問題亟待解決

針對當前教育系統及普通學校層面亟待解決的融合教育支持體系缺位問題,推動《殘疾人教育條例》有效實施,提出如下建議:

第一,建議國務院法制辦、教育部共同啟動義務教育法修訂工作。第十九條第二款“普通學校應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并為其學習、康復提供幫助”、第五十七條第三款“拒絕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殘疾適齡兒童、少年隨班就讀的”中的“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宜修改為“具有接受普通教育意愿”,將就學的主動權和選擇權轉移給學齡兒童及其家長。

第二,建議國務院及教育部規定縣級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應當依據下列原則處理入學爭議:普通教育優先原則,就近入學原則,最少限制原則;同時明確當地政府及普通學校應當確保教育環境無障礙及為殘障兒童提供合理便利。在縣一級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的成員構成方面,至少三分之一為殘障人士及家長代表。

第三,建議教育部在普通中小學開設生命教育課程,并納入中小學德育課程體系。通過生命教育課程教導普通學生認識生命的平等、多樣和包容,提升所有學生對殘障的包容,減少基于殘障或其他弱勢導致的校園歧視和欺凌,建設友好校園環境。

師資力量成為融合教育的瓶頸

除了教育系統及普通學校層面的問題,融合教育支持體系還有另外一個限制就是師資力量。新修訂的《殘疾人教育條例》規定殘疾人教育應當提高教育質量,積極推進融合教育,優先采取普通教育方式。2017年9月,隨著新的一批中小學新生入學,全國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聯合北京師范大學、救助兒童會等發起“適齡兒童入學狀況調查”,完成9484份問卷,其中2017年入學并就讀普通學校的樣本1145份,調研發現,2017年入學普校的孩子,遇到的最大困難還是缺乏專業師資(69%)和老師缺乏特教培訓(67%)。

根據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2016年,全國普通小學、初中隨班就讀和附設特教班共招收學生5.18萬人,共有在校殘疾學生27.08萬人,分別占特殊教育招生總數和在校生總數的56.60%和55.06%。顯然,目前的隨班就讀工作已初具規模,如何實現從規模擴大到質量提升的跨越,無疑是當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隨班就讀要靠廣大教師去實施,因此普通教師是否具備融合教育素養就成了關鍵,關系到隨班就讀的成敗。眾多研究結果顯示,普通教師在特殊教育知識和技能上的匱乏及由此帶來的困難和限制,已然成為制約隨班就讀質量提升的瓶頸性因素。

首先,師資培養方面,特殊教育專業發展滯后,人才儲備不足;教育課程設置和內容落后,融合教育理念在整個師資培養體系中未得到體現。全國范圍內,有70多所師范院校開設特殊教育本科專業,但2016年所有高校總共培養出不到60名特殊教育專業研究生,這反映出特殊教育普通師資和研究型人才都儲備不足。在特殊教育學科內容設置方面,特殊教育師范生較少接觸普通教育課程體系,較少掌握普教理念,更不了解融合教育理念和方法。與此同時,調研結果顯示,普通教育師范生幾乎完全不了解特殊教育及融合教育理念和基本工作方法。高校師資培養體系中存在的這種普特分離導致現實中落實融合教育面臨缺乏合格師資的困境。

第二,職后培養階段,針對10項國家層面和92項省級行政區層面的政策文件進行的分析發現,涉及普通教師融合教育素養培訓的規定主要出現在強制力較低的“意見”、“通知”、“計劃”等規范性文件中,法律效力高的國家法律仍未對普通教師融合教育素養職后培訓進行規定。這一問題導致相關規定的效力層級不夠,強制力不足。對普通教師進行融合教育素養職后培訓仍被看作是特殊教育領域的任務,未受到整個教育領域的重視。

第三,新修條例第二十六條指出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可接受教育行政部門委托承擔隨班就讀指導工作,《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也明確提出,支持特教學校建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提升特殊教育指導和支持服務。然而,由于為普校教師提供支持、指導和培訓的主體仍是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而普通教師的主管單位普通學校并未承擔相應職責,導致現行針對普教教師的支持、指導和培訓難以滿足教師的實際需要,融合教育成效難有保障。2016年全國心智障礙者家長組織聯盟深入北京、廣州、蘭州等7城市開展入校教師需求調研,75%的教師認為支持體系不足,其中教師得不到所需專業支持是落實融合教育的最大障礙。

加大融合教育師資培養力度

通過走訪惠州市護苗培智學校調研了解到,這所專為孤獨癥兒童提供評估、教育訓練、咨詢、指導的民營公益性服務學校,自2003年創辦至今,共接收來自全國各地的7000多名孤獨癥兒童進行康復教育訓練,憑借多年經驗的積累、家長口碑及社會影響,在孤獨癥領域的探索與研究都走在全國前列,自2006年開始,該校在學生的康復學習基礎上開始試行融合教育教學,至今已有12年的經驗,有500余名孤獨癥兒童成功融合到普通幼兒園和普通小學中,現每學期融入普幼普小的孤獨癥兒童約80名,合作的普通幼兒園有7所(均為民辦幼兒園),小學5所(其中公辦學校4所,民辦學校1所),每學期融合學生占學校總人數的35%,既幫助孤獨癥孩子和家庭實現回歸主流社會的夢想,同時也為孤獨癥兒童特殊教育事業做出了貢獻,受到國內同行的廣泛關注。

目前護苗培智學校采用的融合方式有四種,一是資源教師模式:特殊教育教師在普通學校的資源教室(為孩子提供輔助教學的教室)中提供服務,并為普通班教師提供相關咨詢服務。二是巡回教師指導模式:由具有相應知識能力的專業人員,尤其是懂得將特殊教育和普通教育相結合的專業學校中的骨干教師來負責,主要工作是指導某幾所學校學生隨班就讀工作,擔負這幾個學校融合教育的全面督導工作。三是合作教學模式:特殊教育教師和普通教育教師全天在班級一起合作進行教學。四是協同教學模式:特殊教育教師在一周中安排某些時段進入普通班級進行協同教學。

針對當前亟待解決的融合教育師資素養問題,有如下建議:

首先,建議教育部要求師范院系所有師范生必修課程增加全納教育理念和方法等內容,科學設置教師教育課程體系,改革教學方式,將特殊教育教師培養與普通教育教師培養體系做有效結合,結束二者相互獨立并行的現狀。推動融合教育碩士及碩士以上高級研究型人才的培養,與國際趨勢接軌,推動行業發展。普通教師資格證書考試的測試內容中應當包含一定比例的融合教育理念和知識。

其次,建議國務院法制辦及教育部聯合將普通教師融合教育素養培訓的內容寫進法律,提升法律及政策規定的效力層級。明確培訓對象為所有的普校教師,即全員培訓;培訓內容擴展為融合教育;并將融合教育內容寫進普通教育領域的政策文本中,如《教師法》,使普通教師融合教育素養培訓有法律作為保障。

再次,建議教育部明確普通學校有責任建立并完善校內融合教育支持系統;建立并完善普通教育教師融合教育素養培訓的長效機制;建立以校長為第一責任人的多學科支持團隊,即由學校校長直接領導,由班主任、學科負責人、資源教師和校外專家共同參與組成的融合教育支持體系。持續推動特殊教育學校向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轉型,重視資源中心和特殊教育學校在開展職后培訓方面的重要作用,通過特殊教育教師、巡回指導教師加強對普通學校融合教育教師的職后培訓,定期進行巡回教學指導、督查、評估、反饋、咨詢等工作。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99re6在线精品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毛卡片| 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无| 2021成人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亜洲毛片| 国产精品俺来也在线观看| 香蕉在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2| 亚洲综合精品第一页| 久久亚洲精品国产精品黑人|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久久一线| 青娱乐2017年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秒拍| 九九免费精品视频在这里| 精品影片在线观看的网站| 伊人久久精品线影院|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有码视频 | 99免费精品视频|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9热成人精品国产免国语的| 成人区精品一区二区不卡| 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 日本阿v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青青草原精品影院| 国产精品成人观看视频网站| 日韩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国产精品三级国产电影| 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老女人精品视| 国产精品爽黄69天堂a|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99久久| 国内精品国语自产拍在线观看| 青娱乐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色播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蜜臀色欲| 久久一本精品久久精品66| 国产精品自在线拍国产| 精品国产香蕉伊思人在线在线亚洲一区二区 | 久久久人妻精品无码一区| 拍国产乱人伦偷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无码专区在线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