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31日 | 分享到: | 來源: |
(中國殘疾人網記者李櫻圖文報道)10月27日,中國殘疾人雜志社、荷蘭原生藝術博物館(荷蘭精神博物館)和上海藝倉美術館聯合主辦的“心視覺 中荷原生藝術展”在上海藝倉美術館開幕,展期自10月28日至12月28日。
荷蘭駐上海總領事艾曉安(左四)、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上海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徐鳳建(右二)、荷蘭原生藝術博物館(荷蘭精神博物館)館長漢斯·羅杰(右三)、中國殘疾人雜志社副總編輯張和勇(左二)、藝倉美術館CEO余光照(左一)、上海市浦東新區濰坊社區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張淑萍(右一)共同為展覽揭幕。
開幕式后,中國殘疾人雜志社副總編輯張和勇為來賓講解中方參展作品。
展覽現場。
中荷雙方就原生藝術和藝術的原生性話題進行探討。
開幕式現場,荷蘭駐上海總領事艾曉安、荷蘭原生藝術博物館(荷蘭精神博物館)館長漢斯·羅杰、中國殘疾人雜志社副總編輯張和勇、藝倉美術館CEO余光照分別做了主題發言。中國肢殘人協會主席、上海市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徐鳳建、上海市浦東新區濰坊社區公益基金會理事長張淑萍到場,共同攜手為展覽揭幕。
本次展覽是中國殘疾人雜志社舉辦的第二屆“融合·國際殘疾人藝術交流展”的延伸展,也是荷蘭駐上海總領事館推廣“荷蘭藝術家在上海”等系列活動之一,上海藝倉美術館則將本次展覽,視作一次上海博物館界對原生藝術家的認可與包容。
本次展覽共展出中荷兩國藝術家的100余件藝術作品,兩國的殘障藝術家們雖各自地理、文化背景不同,但他們的作品大多呈現著相似的主題——城市與精神。
藝術家們將建筑、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還有生活在國際大都市中的居民等作為靈感來源,再運用自我世界的色彩與構圖,描繪出一幅幅有別于現實的畫作,帶領觀者脫離因循守舊的現實束縛,進入前所未有的、豐富的想象世界。
荷蘭新秀的萊昂內爾·普萊克(Lionel Plak)受公交系統的啟發,在自己多彩的繪畫中,精細地描繪了每一個停車站點和車站。而中國南京界外者工作室的藝術家楊旻、錢辰和北京藝術家易行建、山囡等則將自己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展現于作品中。
都市生活,在身心障礙的藝術家眼里,有著與健全人不一樣的視角,每位藝術家都有著各自獨特、未被常人了解的表達,這正是藝術的初心,是一種由“心”生發的“視覺”。殘障藝術家們為公眾提供了一個新的欣賞生活的角度,探索與理解各類人群眼中的世界;同時也傳達了藝術與公益相結合,用藝術推動公益發展,用公益助力藝術創作的理念。
10月28日展館內,同期還舉辦一場原生藝術講座,中荷兩國原生藝術愛好者、推動者將就“什么是原生藝術?”“原生藝術會對當代人有怎樣的幫助”等話題進行探討。
來源:中國殘疾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