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1月2日 | 分享到: | 來源: |

張志忠,男,52歲,麗水市縉云縣雙溪口鄉雙溪口村人,2歲時因小兒麻痹癥而導致雙腿殘疾。國家高級攝影師,中國攝影著作權協會會員,企業家攝影協會(深圳)會員,浙江省攝影家協會會員,麗水市殘疾人攝影協會副會長。
張志忠的小學和初中都是姐弟和同學輪流背著去上學的,后因身體原因,不能繼續讀高中。對于從小學到初中成績一直排班里第一的他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天大的打擊,為此他還大病了一場。離開學校后,母親要他學算命測字,父親要他學電器維修,但那都不是他想要的。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從朋友那借來相機拍照,從此迷上攝影。當時有一位前輩給他潑冷水:“你不適合攝影,因為你活動不方便。”可是張志忠一笑了之。
1985年,張志忠擁有了自己的第一臺照相機——海鷗4B雙鏡頭相機,那是父親花130元買的。130元,在那個年代的農村來說,是一筆巨款了,這是父親對張志忠學攝影最大的支持。
此后,張志忠就開始全身心投入到了攝影技術的鉆研當中,先后購買了大量的攝影書籍和報刊,開始自學攝影技術,并添置了黑白照片的沖洗設備。
從此,在雙溪口和附近的鄉鎮,就能經常見到一個胸口掛著相機,手搖著殘疾人三輪車的年輕人,專門上門為村民們拍照。
背上相機后,張志忠不僅養活了自己,而且能補貼家用了。1994年,他在雙溪口村開設了一家照相館。由于當時專業的攝影照明燈比較貴,為了節省費用,父親專門為他用油漆桶刷白后再裝上燈泡,制作了一套簡易的室內照明燈具。同年,有一位外地人也在村里開了一家照相館,可是張志忠憑借過硬的攝影技術,良好的信譽,很快就將對方比了下去。此后,雙溪口村陸續開過3家照相館,但是都沒有張志忠的攝影水平,最后都卷起鋪蓋關門走人了。

?近年來,張志忠不再滿足于生活的溫飽,開始了對攝影創作藝術的追求。從2011年開始,他先后在省,市,國家級報刊發表作品40多幅,并多次在國內各類大賽中獲獎。
2015年7月,張志忠的作品《賽馬》榮獲第五屆全國農民攝影大展藝術類金質收藏獎。當他收到組委會電話通知時,別提有多高興,他連忙訂好火車票,帶著全家人參加頒獎儀式。
當坐在輪椅上的張志忠出現在領獎臺時,組委會才知道張志忠是個重度殘疾的輪椅人,大家在驚訝和佩服之余,為他舉起了大拇指。時任中國攝影家協會主席分黨組書記王瑤女士親自給他頒發獎杯,并合影留念。
張志忠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和他的勤奮創作分不開。在2012年1月到2014年三年里,他堅持365天每天拍攝一張照片,每天上傳到攝影網站和影友交流,從此練出了一雙善于在平凡中發現美的“攝影眼”。
平時,張志忠搞攝影創作,都是開著一輛殘疾人摩托車外出采風的,有時候也會遇到意想不到的事情。
令張志忠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三溪人家杯”的攝影大賽采風途中發生的一次事故。那天清晨5點半鐘,他啟動三輪摩托車往三溪村跑。雖然三溪村離家只有20多公里,但他并不熟悉路況。原計劃到一個叫余山的村莊俯拍三溪,沒想到去路非常陡峭,有一段全是近30度的斜坡,偏偏此時車子又出現故障,油門卡死,車子一啟動就往前竄,開得他心驚肉跳!后來,張志忠拐進一片竹林里,怎么也看不到三溪全景,水泥路也沒了,而那一刻,曙光已經出現了,他趕緊掉轉車頭往回跑。車子拐過一個彎,張志忠讓眼前的美景驚呆了:圣光!田間、山坡上的晨霧,在初陽的映襯下,圣潔而迷人!他激動地連連按下了快門,并將之命名為《三溪人家》。《三溪人家》在那次大賽中榮獲金獎。
張志忠善于從身邊挖掘拍攝題材。2016年10月,他的母校雙溪口初中舉辦八四屆32年同學會,他把老照片和新照片對比拍了一組《時間的故事》。這組專題作品在麗水市第二屆藝術展榮獲銅獎,獲得快拍快拍網每日之星,在2017年“景寧畬鄉杯”甌江行全國大展中榮獲大獎,入選麗水影像志·麗水百名攝影家聯展,并在2017年麗水攝影節上隆重展出!
2014年7月,張志忠被麗水市殘聯推選參加中國殘聯和澳門政府聯合主辦的“內地和澳門殘疾人攝影家鏡頭下的澳門”攝影采風交流活動;2015年被麗水市攝影家協會授予“特別榮譽獎”。
2015年6月,張志忠任麗水市殘疾人攝影協會副會長,和有共同愛好的殘疾朋友一起采風交流,共同提高攝影水平。
“照相機是工具,不管高檔相機還是入門級相機,都能拍出美麗的照片。用最簡單的相機,拍出最精彩的照片,那你才是高手!并不是你擁有一套高檔器材,你就能拍出獲獎的大片。就如同一個懂書法的高手,拿了一只普通的筆,照樣也能寫出力透紙背的字。攝影的功夫在攝影之外。多拍片多讀好書,絕對是提高攝影技藝的方法。”張志忠說,“攝影是我的支點,攝影養活了我,給了我生命的營養。也因為攝影,讓我走向生活,走向社會。因為攝影,你我才有緣在這里相逢。”
“攝影是我的夢,一個輪椅上的夢……”張志忠說。
文章來源浙江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