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8日 | 分享到: | 來源: |
地鐵里的無障礙電梯
出門難,曾是困擾殘障人士的大問題,一個臺階、一條馬路都可能成為他們無法逾越的鴻溝。近年來,這種鴻溝在中國正在不斷縮小。在河北省會石家莊市,開通不久的地鐵給殘疾人的生活帶來了不小的改變。一條坡道、一部直梯,越來越多的無障礙設施不僅方便了他們出行,更促進著殘疾人融入社會、分享發展。
石家莊地鐵2017年6月底開通以來,坐在輪椅上的甘陸出行又多了一種便捷的方式。以前外出,甘陸會駕駛電動車或者開車,現在他多半選擇地鐵,他家離地鐵站只有5分鐘的路程。
離開家之后,甘陸搖著輪椅到地鐵站,乘無障礙電梯到達進站口,出示殘疾證從專用通道免費進入站臺,進入地鐵車廂后??吭谳喴螌^,地鐵線路之間的換乘也一路暢通。
地鐵站外的無障礙坡道
說到新開通的地鐵,甘陸總是贊不絕口,“石家莊地鐵因為是新建的,所以它的無障礙設施特別好,我們都特別喜歡。我身邊的朋友,我都會告訴他們,你們出門兒都可以坐地鐵,地鐵非常方便?!?/p>
一聽到地鐵開通的消息,甘陸抑制不住興奮,和六個殘疾人朋友一起搖著輪椅用了三天的時間,跑遍了每一站,體驗了每一個無障礙的坡道、電梯,繪制成了石家莊地鐵無障礙手冊。這本手冊很快被地鐵運營公司印刷出來,投放到各站供殘疾人出行參考。
甘陸曾是健全人,因為意外事故造成脊椎損傷,他經歷了數年的適應期,很長時間不愿走出家門。甘陸說,“說句實話,我們坐在輪椅上也不愿意總是找人抬我們、搬我們,確實不方便。有了這種無障礙設施,我們就會更加容易的、方便的,也會更加愿意出行。我很多朋友都是一說到出行就覺得好麻煩啊,外面有幾個臺階,哪兒哪兒又上不去,他們就不愿意出門了。有了這種(無障礙的)東西了之后,更多的人就更愿意出去了。”
無障礙設施給甘陸帶來的不僅是出行的便利,更是自信的重建和生活的希望。走出家門重新接觸社會之后,甘陸投身公益,發起了石家莊的“中途之家”,幫助更多像他一樣中途致殘的人們走出黑暗、迎來光明。
中途致殘是殘疾的主要因素,2006年第二次全國殘疾人抽樣調查顯示,中國每16人中就有1名殘疾人,先天性因素致殘占9.57%,后天獲得性因素致殘占74.67%,不明原因或其他因素致殘占15.75%。后天致殘有多種原因,比如事故、疾病、天災等,而中途致殘的人們心理與生活重建的過程有更多艱辛。甘陸說,他們的“中途之家”已經改名為“希望之家”,因為人們看到了越來越多的希望,而逐漸普及的無障礙設施是給他們帶來希望的物質基礎。
世界范圍內,建筑領域的無障礙設計始于20世紀初,20世紀50年代“無障礙運動”興起,1961年美國制定了世界上第一個《無障礙標準》,此后,英國、加拿大、日本等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相繼制定了有關法規。
中國的無障礙設施建設起步較晚,但近些年發展迅速。1985年3月,在“殘疾人與社會環境研討會”上,多家機構聯合發出了“為殘疾人創造便利的生活環境”的倡議,這一倡議很快在全國人大和政協的會議上成為建議和提案。1986年7月,中國第一部《方便殘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設計規范》試行,于1989年4月1日頒布實施。2012年9月1日,最新版《無障礙設計規范》正式實施,同年,國家出臺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改變了中國長期以來沒有無障礙建設專門法規的狀況。以法律法規為依據,城市盲道、坡道、無障礙電梯、電話、洗手間、扶手、輪椅位、客房等,在全國逐步建成。
丁玉坤是石家莊的一名殘疾人企業家。在她看來,出行發生明顯變化是在2008年。那一年,《中國殘疾人保障法》開始施行,也是在那一年,北京舉辦奧運會、殘奧會,極大促進了社會民眾對無障礙設施的關注,“(發現)銀行、超市這些地方我們都可以坐著輪椅去了,這跟被別人抬進去或者背進去、抱進去的感覺是不一樣的。就是我坐在輪椅上依然可以出行了,我可以跟大家一樣去正常的生活,可以去超市購物了呀,這種感覺是很好很好的?!?/p>
丁玉坤的生活范圍很廣,她有殘疾人駕照可以開車,全國各地的無障礙設施越來越普及,她已經去過很多城市旅游。
河北省殘疾人聯合會理事長朱立杰表示,無障礙的建設就是要為殘疾人提供平等參與社會發展的環境,“我們的無障礙建設已經納入到整個的建設、建筑的規范當中,必須這么做。從這一點上看,就是我們社會要給殘疾人打造一個平等、參與、共享的環境。”
甘陸乘坐地鐵
朱立杰還介紹,在河北省廣大農村地區,殘疾人家庭的無障礙改造也在推進,“家庭的無障礙改造,這些我們都在做。一個是保證殘疾人能夠從家里出來曬太陽,比如讓輪椅能夠出來,家里改造成坡道,把臺階改造了。另外,如果有做飯等勞動能力的,我們把灶臺給降低,讓他坐到輪椅上可以做飯。”
朱立杰說,殘疾人家庭的無障礙改造在細致深入地推進,比如為聽障家庭安裝閃光門鈴、推動電視節目增加手語翻譯、幫助殘疾人學會使用智能手機等,讓殘疾人共享經濟和科技發展的成果,為他們消除障礙、鋪就通途。
一個社會為殘疾人提供的生存條件,是衡量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尺,也是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朱立杰感到欣慰的是,通過提高殘疾人的生活質量、滿足他們的公共需求、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殘疾人有了更充實的獲得感,正在開啟更美好的生活。
文章來源國際在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