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0日 | 分享到: | 來源: |
做志愿,“標叔”30多年的習慣
志愿者潘熾標
和他的QQ昵稱“貧窮的人”一樣,是殘疾人又屬低保戶的他家境拮據,一家三口住在40平方米的老房子里。然而和網名不一樣的是,他的精神世界是一座富礦,三十年來一直致力于志愿服務和公益事業,為困難人士遮風擋雨,他就是家住荔灣區龍津西路的“標叔”潘熾標。
這個國慶假期,已經59歲的標叔依舊閑不下來。剛剛過去的中秋夜,標叔帶上好心人捐贈的100多個月餅,到火車站、省汽車客運站、一德路和人民路,派發給露宿的流浪者。說到這事,標叔靦腆地告訴記者:“我亞運會之后一直關注露宿街友,每年中秋都會派月餅,今年每人給了2個。我和他們中的有些人挺熟的,有個老年人,露宿8年了,從年初開始,我每個月都給他100元生活費。”中秋前夕,標叔還聯合其他志愿者組織,為金沙洲新社區的300多位居民舉辦了中秋迎月晚會,那里也是他的志愿服務根據地——金沙洲幸福社區志愿服務站的所在地。
在標叔看來,做志愿服務是一個堅持了30多年的習慣:“我20多歲就開始做義工,因為本職是水電裝修工,所以會免費幫別人修水電,后來常常去探訪孤寡老人、關懷流浪者,也為殘障人士籌建過工療站。”
“父親是我熱心公益的另一個原因。”標叔告訴記者,“我有兩位爺爺自我記事起就住在家里,父親照顧了他們很多年,直到去世。我后來才聽別人說,這兩位爺爺和我們家沒有任何血緣關系,是父親心疼老人才接回家照顧的。他做的事對我影響很大,我都記在心里。”
廣州亞運會期間,標叔擔任廣州蘿崗區國際演藝中心的賽會志愿者和廣州大廈城市共建站的城市志愿者。送別在玉樹地震救援中遇難的香港人“阿福(黃福榮)”后,他擔任阿福志愿服務分隊的隊長,服務特殊兒童和智障人士,對他們開展技能訓練、功課輔導等,且定期探望廣州和災區孤兒院的孤兒,標叔也因此被稱為“廣州阿福”。
文章來源廣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