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5日 | 分享到: | 來源: | http://qxcf.southcn.com/ |
廣東省僑心慈善基金會籌辦歷程及項目運作
廣東是全國的重點僑鄉(xiāng),廣大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素有情系桑梓、愛國愛鄉(xiāng)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有樂善好施、扶貧濟困的傳統(tǒng)美德。改革開放30年 來,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向廣東捐款捐物總額折合人民幣超過400億元,捐建逾3萬宗公益項目,僑捐項目遍布全省城鄉(xiāng),涉及教育、衛(wèi)生、體育、工業(yè)、農業(yè)、 交通等多個領域,為廣東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
一、前期籌備情況
為探索我省華僑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的新途徑、新動力,搭建新的
服務平臺,調動和保護廣大僑胞開展慈善活動的積極性,培育和擴大僑務慈善資源,更好地為僑服務,推動我省慈善事業(yè)的發(fā)展,2006年廣東省僑辦提出成立
“廣東省僑心慈善基金會”,進行前期籌備工作,并通過開展“僑心居”建設和“光明之行”活動打基礎,獲得預期的效果。
“僑心居”建設
是省僑辦在2006年抗洪救災、重建家園工作中,創(chuàng)新實施的慈善救助項目。當年夏秋期間,廣東省遭受五次臺風侵襲,部分地區(qū)遭受百年一遇的洪澇災害,損失
非常嚴重,全省有113個市、縣、1305個鎮(zhèn)的1000多萬人口受災,房屋倒塌18.8萬間,“全倒戶”66234戶,直接經濟損失200億元。大災大
難見真情。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十分關心災區(qū)抗災救災、重建家園,紛紛慷慨解囊,捐款達到1.1億元人民幣。為了把僑胞捐款用到災區(qū)群眾最需要的地方,發(fā)揮
最大的效益,省僑辦提出了“僑心居”建設計劃,把僑胞部分捐款直接用于資助災區(qū)“全倒戶”住房建設上,即在省、市、縣各級政府對“全倒戶”給予建房補助和
個人自籌款項的基礎上,按每戶5000元至10000元不等的金額給予資助。這一計劃得到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的積極響應和大力支持。省僑辦將2230多萬
元捐款安排到韶關、潮州、河源、梅州、清遠等5個市53條村的3120戶“全倒戶”災民用于新房建設。由捐助單位(個人)與受助方代表簽訂資助災民建設
“僑心居”的協(xié)議,省僑辦作為監(jiān)督方參與,明確各方職責。省僑辦還成立工作組派駐災區(qū),按協(xié)議要求監(jiān)督“僑心居”建設工程。工作組不辭勞苦深入災區(qū)建設工
地,配合當?shù)卣谈檯f(xié)調服務,確保了施工的質量和進度,使“僑心居”建設順利進行。經過近一年的努力,完成了工程任務,災民搬進了新居。僑心居建
成后,美國、秘魯、南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qū)的華人社團和僑胞實地參觀
“僑心居”,感到很滿意,一致贊賞省僑辦為災區(qū)重建做了一件功德無量的好事。有的社團和人士參觀后,再獻愛心。如,香港道德會參觀“僑心居”工程后,再捐
款100萬元港幣、60臺電腦、2000冊書籍,扶助樂昌市樂城一小改造教學樓,增添教學設施,改善學校環(huán)境;香港中山社團聯(lián)合會會長王立文先生得知樂昌
市受到冰凍雪災侵襲,立即捐出35000元和1000多件新衣服,委托基金會送給樂昌市白石鎮(zhèn)坦前村27戶“僑心居”村民,使村民深受感動。總之,通過開
展“僑心居”建設工程,既有力支持災區(qū)重建工作,也創(chuàng)新了慈善扶助方式,進一步提高了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投入僑心慈善活動的積極性。
2006年省僑辦還與澳大利亞華人“光明之行”慈善項目組織者一起,發(fā)動華商捐贈了手術車、
醫(yī)療設備以及3000對人工晶體。為落實此項目,省僑辦聯(lián)合澳大利亞“光明之行”眼科慈善醫(yī)療隊,暨南大學華僑醫(yī)院以及廣州醫(yī)學院第一、第二附屬醫(yī)院共同
簽定協(xié)議,以“慈善義診、醫(yī)療扶貧、播撒光明、博愛人間”為宗旨開展“光明之行”活動。簽約以來,先后在清遠、肇慶、茂名、江門、揭陽等地開展活動,為1500多名貧困白內障病患者免費實施手術治療,幫助他們重見光明,得到社會各界的肯定。
二、完成注冊登記
“僑心居”和“光明之行”慈善活動的有效開展,既積累了經驗,又堅定了我們成立基金會的信心和決心。為加快基金會籌辦,省僑辦將籌備基金會的工作列入2007年全省僑務工作八件大事之一,并成立了由何炎芬監(jiān)察專員為組長的籌備組,配備工作人員,全面開展籌備工作。
在省僑辦黨組的重視下,在海外僑胞、港澳同胞的支持下,籌備組開展了一系列工作:走訪了省民政廳、港澳辦、扶貧辦等單位,了解成立基金會程序及運作形
式,學習先進經驗;省僑辦領導親自邀請省僑辦原巡視員符圣榮和原副巡視員李國全擔任基金會的理事長和秘書長;廣州、佛山、汕頭、東莞、茂名、韶關、肇慶、
中山、河源、湛江、陽江等市僑辦(外事僑務局)積極推薦一批熱心慈善事業(yè)的老僑務工作者和企業(yè)家擔任基金會榮譽主席和理事。與此同時,積極爭取海外僑胞、
港澳同胞的參與和支持。馬來西亞僑領、完美(中國)日用品有限公司董事長古潤金先生慷慨捐贈人民幣200萬元作為基金會的注冊資金;籌備組專程赴香港、澳
門,拜會陳偉南、楊釗、方潤華、林東、余國春、沈廣河等多名知名人士、慈善家及社團首領,誠邀他們擔任基金會的榮譽主席,聽取對成立基金會的建議和意見;
澳大利亞新威爾斯州原議員黃肇強先生、美國國際華人服務中心總裁吳鳳儀女士、荷蘭華僑華人婦女社團聯(lián)合總會主席熊國秀女士等一批海外知名人士應邀擔任了基
金會的理事。經過努力,基金會組織架構基本搭建起來,《廣東省僑心慈善基金會章程》和《廣東省僑心慈善基金會基金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文件資料先后制訂。經
過緊張有效的申請工作,廣東省僑心慈善基金會終于獲得廣東省民政廳的審核批準,于2007年12月進行注冊登記,標志著我省僑務慈善事業(yè)有了新的平臺。
三、開展實施慈善項目
廣東省僑心慈善基金會成立至今,已開展多項慈善活動。一是全力投入抗震(雪)救災工作。今年我國相繼遭受南方雨雪冰凍災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省僑
辦組織發(fā)動賑災捐款工作,做到廣泛聯(lián)絡,有效傳訊,措施到位,效果顯著。據(jù)統(tǒng)計,海外僑胞、港澳同胞和僑資企業(yè)通過各種渠道為抗冰凍雪災捐款累計人民幣近
2500萬元,為抗震救災捐款捐物總計人民幣1.2億元。省僑辦在抗災中的突出表現(xiàn),受到廣東省委、省政府和國務院僑辦的肯定。廣東省海外交流協(xié)會于
2008年3月和7月,先后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彰,被授予“廣東省抗災救災先進集體”和“廣東省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的稱號;9月,廣東省僑辦被國務院僑
辦授予“僑愛工程——抗震救災溫暖行動”先進集體。這不僅是對省僑辦和基金會工作的肯定,更是對海外僑胞、港澳同胞血濃于水的慈善愛心、桑梓情懷的褒獎。
目前,基金會收到抗震救災捐款共2200多萬元人民幣。為有效使用捐款,落實海外僑胞的意愿,省僑辦吳銳成主任帶領基金會同志前往汶川地震災區(qū),實地了解
災情和災后重建恢復工作,積極與四川省僑辦、當?shù)卣约皬V東省駐汶川對口支援工作組商議僑捐項目的建設。11月16日,在汶川縣漩口鎮(zhèn)舉行了廣東省僑心
慈善基金會捐助汶川受災農戶建設“僑心居”啟動儀式。基金會首期捐款300萬元,資助300戶災民建設“僑心居”;二是開展扶貧助學工作。雅居樂地產發(fā)展
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卓賢先生熱心教育事業(yè),在省僑辦吳銳成主任的積極引薦下,陳卓賢先生承諾捐款人民幣1000萬元,在基金會設立“陳卓賢教育基金”,用于
扶助清遠、河源、茂名、云浮、汕尾、揭陽等6所技術學院貧困大專學生,每年1000名,每人每年資助3000元。基金會將聯(lián)合6市外事僑務局實施該項目,
上下聯(lián)動,共同做好扶貧助學的工作;三是籌款扶助華僑農場貧困歸難僑危房改造,建設“僑心居”項目。由于我省華僑農場大多數(shù)以農業(yè)生產為主,勞動技術低,
生產資金缺乏,歸難僑家庭收入水平低,難以籌集危房改造所需資金,在自籌和依靠政府扶持的基礎上,仍需要社會力量給予幫助。泰國陳漢士、香港陳偉南、馬介
璋、楊釗、吳惠權等人士捐款120萬元并籌款380萬元,合計500萬元用于僑場危房改造、建設“僑心居”項目。按照每戶資助5000元的標準,這筆善款
可以幫助1000戶貧困歸難僑改造危房。今年第一批資助對象,基金會已與英紅、英華、蕉嶺、大槐、普寧、奮勇、大南山、潼湖等8個華僑農場簽訂協(xié)議書,安
排資助582戶危改對象。第二批又安排英紅、楊村、陸豐、崗美、合成、黃陂等華僑農場418戶危改對象。2008年底前將完成1000戶“僑心居”建設任務。
我國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的大好形勢,為廣東省僑心慈善基金會的籌辦和慈善項目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環(huán)境,也預示著良好的發(fā)展前景。胡錦濤總
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中指出,慈善事業(yè)是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補充舉措。這為基金會開展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時說明慈善事業(yè)已經成為
構建和諧社會不可忽視的組成部分。海外僑胞、港澳同胞愛國愛鄉(xiāng)、熱心奉獻,是開展慈善事業(yè)不可替代的獨特優(yōu)勢。基金會將抓住發(fā)展機遇,發(fā)揮優(yōu)勢,乘勢而
上,推動僑心慈善事業(yè)更好、更快發(fā)展。
廣東省廣州市二沙島海山街8號
郵政編碼:510105
電話:(8620) 87352896
電子郵箱:gdqxcsjj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