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4日 | 分享到: | 來源: | http://www.shanshui.org/ |
給自然家園的守護者以力量
人類是地球生態系統中生物鏈的一分子。無論科技如何發展,人類福祉仍然有賴于健康的生態系統。然而,及至20世紀后半葉,人類活動已經顯著地改變了地球的面貌,生態系統有60%正處于不斷退化狀態,自然資源的2/3已被損耗。未來三十年,中國更是面臨著嚴峻的考驗:連續的經濟高速增長很大程度上仍以不可逆轉的環境損失為代價;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造成的損失已經極大抵消了GDP的增長 。淡水、空氣、土壤、氣候、生物多樣性都面臨危機,而我們也將因此承受更多的自然災害、 能源及資源短缺、疾病、貧富差距日益增大的威脅。 是繼續快速但失衡的經濟增長,還是重新構建發展與保護之間的平衡? 社會必須做出選擇。毫無疑問,未來幾十年我們將迎來保衛自然家園最后的爭奪戰。雖然公眾和政府對生態保護的認識不斷提高,但讓破壞“剎車”,必須依靠更多的在地守護者,以及社會的廣泛支持和參與,形成合力。
山水的愿景
生態公平。即尋找和建立人類與自然,現代與傳統,民間與政府之間的新平衡。
山水的使命
基于科學與文化,實現生態價值,給守護自然家園的行動者以力量。
山水的工作模式
山水自然保護中心成立于2007年,是中國本土的民間自然保護機構,團隊擁有20年以上從事自然保護科學研究和實踐的經驗。山水與社區、學術機構、政府、企業、媒體各方合作,扎根于中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三江源和西南山地(青海、云南、四川、甘肅、陜西),協助當地創新實踐基于社區的保護模式,使生態保護成為社區日常的公共事務,融入當地的文化價值與經濟生活中,并推動政策對社區保護的認可與支持。同時,山水堅持長期在野外開展以保護為導向的多學科研究、傳統知識發掘、以及生態監測,以此為依據評估生態系統及其服務的價值和面臨的威脅,在研究和實踐的基礎上向政府、社區和保護界推薦有效務實的保護措施和成效評估方法,為政策和法律的制訂提供依據。山水也希望成為自然與城市公眾之間的橋梁,讓公眾知曉、認可并回饋自然的價值,共同支持當地社區成為有力量的自然家園守護者,并從保護中受益。山水的工作分為實踐站、研究院和價值鏈三個模塊。
山水在北京注冊,并在四川成都、青海西寧設有項目基地,有40多位全職員工,匯集了自然和社會科學研究、環境保護、傳播、管理等方面的優秀人才。更有20位來自商業、金融、公益、教育、藝術、設計、廣告、傳媒等不同領域的志愿者長期服務于機構。2012年山水參與民政局主辦的中國社會組織先進單位評選,獲5A資質。
微博:@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微信公眾號:山水自然保護中心
郵件:contact@shanshui.org
地址:北京辦公室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保護生物學樓
會議室:010-62761034 傳真:62761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