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15日 | 分享到: | 來源: |
在定陶區,提起殘疾人趙建永的傳奇故事,無人不豎起大拇指。趙建永1998年出生,8個月大的時候,因中耳炎用藥不當導致聾啞,13歲考入山東省特殊教育專業學校開始接觸陶塑。十年磨一劍,2012年趙建永創建了自己的陶藝工作室,作品多次獲得省市大獎,從默默無聞的草根陶藝匠成為菏澤著名的青年陶藝制作家。現在,定陶區殘聯的精準扶貧發展平臺針對趙建永還專門設置了一個陶藝發展基地,讓更多的殘疾人免費接受趙建永的陶藝指導。
近日,記者走進趙建永陶藝工作室看到,趙建永膚色微赤,笑容靦腆,正手把手的教授兩名學生陶藝。整個工作室鴉雀無聲,墻上的兩排紅字格外醒目“靈感來自生活 從陶藝中了解自己 體會成功的快樂”。西側的展區擺滿了趙建永的作品,手搖轆轤的莊稼漢、推磨篩面的胖農婦、手搖撥浪鼓的鄉村貨郎、大樹下搖著蒲扇下象棋的老頭、戴著紅色胸罩的“胖妞”……一件件作品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有些形態粗狂,神態張揚,有些憨厚古拙。對趙建永來說,他的作品多是農村題材,大部分陶塑人物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笑容燦爛,創作靈感也恰是來自于他對生活的感悟。
2014年以來,趙建永在菏澤市定陶區特殊教育學校從教,希望把自己的手藝傳授給跟多的殘疾人,幫助他們找到自信與成功。31歲的程雨濤跟雖然比趙建永還大一歲,但也是他的學生。“本來學的是電商,可看到趙建永的陶藝作品就被打動了,很喜歡跟他在一起,一起在無聲的世界里享受陶藝的魅力。”程雨濤說。一年多的時間,程雨濤在陶藝上的進步非常大,有時為了創作一件作品,一坐就是好幾天。
記者發現趙建永在教課的時候,總是手把手的指導學生,不需要語言,一個眼神、一個手勢,或是一個力度都能讓學生們感受到陶藝的精髓。趙建永喜歡有靈氣的學生,12歲的崔現忠就是其中一個。定陶區特殊教育學校老師鄒慧告訴記者,崔現忠也是聾啞人,跟趙建永有著相似的童年,他們倆個人用手語交流沒有一點問題。
騰訊“為村”平臺推出后,趙建永把自己的作品放在上面,讓更多的人了解他的作品及他的故事,全國各地的人也慕名而來,北京、景德鎮、日照、濟南、淄博等地的客戶絡繹不絕,一些高端的作品都賣到2000以上。
由于無法說話,記者通過文字跟他交流得知,趙建永的創作是盡力將自己的感情融入到作品之中,他最喜歡的作品就是“胖妞”。對趙建永來說,陶藝就是他的世界,他希望在陶藝上走出自己的一條路,打造自己的品牌,也很想去北京、淄博、景德鎮等地學習學習,開闊一下眼界,進行接下來的創作。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