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2日 | 分享到: | 來源: |
老師帶著患有自閉癥的孩子玩互動游戲。
開學已有一個多月,然而朱女士帶著患有自閉癥的女兒笑笑(化名)來到合肥市蜀山區某私營自閉癥康復機構,最終卻因“學生太多、老師太少”被婉拒。數據顯示,自閉癥的發病率已經達到1%,在我國可能有超過1000萬的患者。在合肥,目前相關機構在訓孩子超2000人,在崗成熟老師卻不到300人。從全省來看,在崗老師只有4000人左右,缺口甚至高達2萬人。然而,由于自閉癥行業的特殊性,自閉癥康復訓練機構很難留住人,兩三年通常是轉行的高峰,自閉癥專業康復老師匱乏成為該行業亟待解決的普遍問題。
A現狀:自閉癥特教老師“一師難求”
至愛陽光學校是一所私立自閉癥兒童康復機構,徐艷宏這邊剛剛下課,得了幾分鐘空閑,又跑上跑下裝開水,再給每個孩子的杯子倒上。“水要先給他們倒好,晾在一邊,孩子們渴了就能喝了。”徐艷宏帶的是托班,家長完全放手,她得全權負責這些孩子在校期間的安全。
“課間除了打水,還要看孩子,他們會出去玩,和普通孩子不一樣,離不開人。”上課了,徐艷宏的嗓子是啞啞的,但還是提足了氣跟孩子們互動。“同學們,我是不是王老師?”有的孩子會答“不是,你是徐老師”。有的孩子則不會。
“這就是自閉癥兒童與普通孩子的不同,他們分不清你我,語言表達能力差,有社交障礙。”40分鐘的游戲課,徐艷宏滿頭大汗,她一人帶著六個孩子,著實費力。
“老師24人,學生卻有一百人。而近年來自閉癥兒童的增長速度卻遠遠大于老師的增長。”合肥至愛陽光學校教學主任王瑩告訴記者。王瑩是機構內少有的工齡超過10年的特教老師。“用一個數字來說明吧,11年前,我剛從特教專業畢業,那個時候自閉癥兒童的比例是萬分之一,現在是百分之一。”
在合肥市春芽殘疾人互助協會也同樣面臨專業教師難求局面,“目前老師50人,學生200多人,成人班學生40人。”該協會副會長王奪說,通常做到三到四年,教師會大范圍跳槽。
B數據:現有機構老師學生比例1:8,缺口大
自閉癥特教老師匱乏究竟是個例還是普遍現象?對此,江淮晨報、江淮網記者咨詢了合肥市殘聯原黨總支專職副書記、合肥市孤獨癥康復協會會長李全志。
“全市各種社會機構在訓自閉癥孩子超2000人,但在崗成熟教師只有300人不到。通常比較合適的師生比例是1:4,而合肥市普遍已經達到了1:8,有的機構甚至還在1:8以上,缺口非常大。”李全志表示,待遇差,壓力大,環境不好是特教老師缺口擴大的最主要原因。“老師們時間做長了,心理壓力承受不了,不就得離職么。”
此外,李全志告訴記者,合肥市現有18所自閉癥專業機構,均屬私營,全市僅3所公立特教機構,其中還不僅包含自閉癥,還有其他類型殘疾兒童,“因此私營機構承擔了社會80%以上的自閉癥兒童教育,但老師的待遇卻有很大差距。”
這一點也得到了機構專業老師的認同。“由于私營機構聘用的老師沒有編制,享受不了教師的福利政策。”徐艷宏說。王奪也表示,特殊教育專業的畢業生們更在意編制,他們選擇民間機構就業較少,民辦機構存在前景不明的缺點,確實留不住人。“薪酬低,福利待遇又不好,每天面對特殊孩子教育,老師心理壓力大,很容易流失。民間機構下一季招聘特教老師難,與這種現狀又形成惡性循環。”
C高校:招生難,一年特教班僅四五十人
作為一名自閉癥行業的“老教師”,王瑩也是正規科班出身。如今,當她每年再回到母校招聘時發現,一個專業僅有的四五十名學弟學妹會很快被各個特教機構一搶而空。“我們今年也去招了五個人,只能留下來兩三個。”
合肥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是全市少有的具有特殊教育專業的學校。該校特殊教育教研室主任張宏兵告訴記者,目前學校有一個特教班,48人,除了基礎課程,還有一些關于自閉癥早期干預、聽障等方面的課程。
提到學生畢業后的去向,張宏兵表示,大多學生還是會選擇去特殊教育機構,公立學校需要考試才能有編制,而這個數量也是很少的。對于目前社會上特殊教育缺口問題,張宏兵表示,目前全省在崗特教老師有4000人左右,缺口達1-2萬人,但是高校的特教專業非常少,“這個專業難招生,主要還是跟見單位限制,學校資源限制有關。”每年,一個學校培養50個左右畢業生,很快就會被各個機構一搶而空,對于社會上的特教缺口,僅僅是杯水車薪。
對此,王瑩也深有同感,“很多老師在我們機構待兩三年就離職了。我剛進這行月薪只有1000塊錢,現在到了管理崗位,一個月4000塊錢,雖說是管理崗,但所有一線老師做的事我也要做。”
D門檻:社會機制欠缺,幾乎零門檻
想要招聘或留住一個特教老師如此困難,究竟成為一個自閉癥老師需要哪些要求呢?從殘聯老領導到孤獨癥康復協會會長,李全志在這個領域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專家。自閉癥兒童需要什么樣的特教老師,老師需要經過什么樣的培訓才能上崗,他再清楚不過。
“零門檻。”李全志的話讓記者吃了一驚,而他所指的“零門檻”并非沒有門檻,而是現在的社會機制還達不到設置這樣的“門檻”去招聘特教老師。“大型的機構好一點,很多小機構招不到老師,來了一個人培訓個十來天照樣能上崗。”李全志說,從自閉癥兒童康復治療角度來看,這樣的“零門檻”是很危險的行為。
“科班出身,專業培訓,評估。”這三點是李全志認為當下自閉癥專業老師上崗前的硬性要求。然而多年的經驗告訴他,當今社會特教專業畢業生流失率高達70%。“干一段時間,沒有激情了,這個工作又沒有保障,根本干不下去了。”
針對特教專業老師缺口現狀,李全志建議,對于承擔大多數特殊兒童教育的私營機構給予政策支持,從而提高老師待遇。同時政府可加大對高校特教專業能力培養,增加社會評估系統,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
文章來源江淮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