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13日 | 分享到: | 來源: |
3月4日,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一次會議社會福利和社會保障界分組會上,全國政協委員高曉笛在手語翻譯何陽的幫助下“發言”。圖據新華社
這是高曉笛第11次參加全國政協會議了。每次分組會議上,她的發言方式都顯得有些特別,作為一名聽障委員,她用的是手語。在手語翻譯何陽的幫助下,她能“聽到”其他委員的建言獻策,也能實時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
2008年,作為新中國成立以來四川省首位聽障全國政協委員,高曉笛“兩會生涯”的第一份提案,標題是《關于福利彩票新增投注站由殘疾人專營的提案》;2018年,她依然關注殘疾人群體,提出了“加快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的建議。
履職十年來,高曉笛用無聲的方式參政議政,在兩會上持續為殘疾人群體呼吁。她說:“特別珍惜能有全國兩會這樣一個機會,來反映我所代言的殘疾人群體的心聲,希望人們和有關部門加強對這個群體的關注?!?/p>
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界的高曉笛,和文化藝術界的“千手觀音”邰麗華,是本屆2000余名全國政協委員中,僅有的兩名聽障委員。
十年履職 為殘疾人群體代言
在社會福利與社會保障界的分組會議上,當高曉笛舉手發言時,會場頓時便會安靜下來。她認真地用手語建言獻策、同其他委員交流想法。
今年的兩會上,高曉笛帶來了三份提案,其中一份提案是關于“加快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助力殘疾人脫貧攻堅”的建議。她在提案中寫道,“與道路、建筑等公共設施無障礙建設相比,我國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力度亟待加大。”
自2008年起,高曉笛連續三屆當選全國政協委員。
1歲那年,高曉笛因為一次發燒注射藥物不幸中毒,失去了聽力。長大后,她開始學習繪畫,語言上的障礙,需要她付出比健全人更多的努力。這段經歷促使她在成為全國政協委員后,每一年的兩會上都提出關于殘疾人群體的提案、建議。
“健全人遇到困難時,可以撥打110、120、119來尋求幫助,但聽障人士不行?!?月7日下午,高曉笛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包括聽障人士在內的殘疾人,在日常生活中總有諸多不便,希望社會群體、相關部門能夠給予殘疾人群體更多的關注。
高曉笛時常和基層的殘疾人溝通、交流。她漸漸發現,殘疾人群體面臨的最大問題,是教育的問題。“假如他們從小都接受了特殊教育,讀了大學或職業學校,那現在也許是一名IT工程師、一名編輯、一名圖書管理員,甚至是一名藝術家,不會有那么多生活上的困難和煩惱。”
十年間,高曉笛在兩會上提交了30多個提案,多數提案都是為殘疾人群體“代言”,內容涉及殘疾人群體的教育、就業、日常生活等方方面面。
不斷學習 提高履職質量
2008年第一次參加全國政協會議時,高曉笛在分組討論會上用手語自我介紹:“我是高曉笛,是一個畫家,來自四川。這是我第一次參加政協會議,很多東西不懂,希望大家多幫助?!?/p>
而在連續三屆當選全國政協委員后,對于如何創新工作方式、提高履職質量,高曉笛有了不少感受。
每年兩會期間,除會議工作外,高曉笛還時常約請在京的聽障人士朋友了解殘疾人的生活情況。她表示,只有深入一線了解殘疾人真實的生存狀況,才能在會場上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經過實地調研,高曉笛多次在政協大會上提交提案,關注殘疾兒童受教育問題。
高曉笛時刻保持著學習的狀態。高曉笛說,自己從6歲開始學習認字,直到現在都還在學。有的時候,她會向人咨詢什么是“吐槽”、什么是“短板”,對于聽障人士而言,要理解一些抽象詞匯,會比健全人艱難得多,“越早開始學習,越能縮短這種差距。”
近些年,高曉笛也開始使用微信、QQ等網絡渠道,和各地的殘疾人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困難和呼聲。平時,她也會通過書信和見面的形式,幫助和鼓勵殘疾人。履職十年來,高曉笛的提案多以切口小、社會關注度高的具體問題作為議題,比如,對殘疾人的家庭無障礙改造,殘疾人重度護理補貼等。
日常生活 走出無聲世界的畫家
今年兩會,高曉笛還提交了兩個關于文化遺產保護的提案,一是建議妥善保護四川自貢市鹽商歷史文化遺存,一是建議加強對江西吉安市廬陵文化的研究和保護。這兩個議題,均來源于作為畫家的高曉笛日常采風中的發現、觀察和思考。
如今的高曉笛不但成為四川省殘聯副主席、四川省聾人協會會長,還連續三屆擔任全國政協委員。高曉笛表示,這些社會職務讓她可以更從容地為殘疾人群體爭取利益,“殘疾人中不乏優秀者,他們缺的不是能力,而是克服自卑、走向社會的勇氣。我們應該多鼓勵他們。”
今年63歲的高曉笛,對人生、對世界有著積極的心態。她始終保持著跑步鍛煉身體的習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這些天,白天會務繁忙,但到晚上八九點鐘,她還是會在駐地跑上一會兒。
文章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