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0日 | 分享到: | 來源: |
對待弱勢群體的態度,體現了一個國家、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民生溫度。習近平總書記所作的十九大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十三五”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中首次在國家層面建立助殘制度框架,再次將殘疾人提供基本公共服務作為重要內容,幫助殘疾人共建共享全面小康社會提供有力保障。
近年來,天津市西青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民計民生問題,今年年初,在區委、區政府將殘疾人居家服務和技能培訓項目列入民心工程。西青區殘聯創新助殘方式,借助“互聯網+”的思維搭建助殘平臺,使殘疾群眾幸福感、獲得感不斷提升。
8852平臺是殘疾人的好幫手
小柳是一名聽障人士,為了找到一份工作,他曾經費盡周折。日前通過8852熱線平臺,順利成為一家企業的物業服務人員。有了工作的小柳十分開心。“我們成立了一個殘疾人服務隊,大家一起工作,互相幫忙,特別開心。企業為我們提供的待遇也很好,上下班有班車,中午管飯,還有五險。”
在西青區,越來越多像小柳這樣的殘疾人通過8852熱線平臺得到了相關服務。
在互聯網時代,如何創新助殘服務方式,為更多殘疾人提供貼心服務?西青區結合區內實際情況和殘疾人需求,對殘疾人工作進行大膽探索和嘗試,打造“天津助殘平臺”。不到一年時間,助殘平臺由單一的殘疾人信息調查功能,發展擴大到今天的“8852”幫幫我語音服務熱線、殘疾人職介、殘疾人培訓、居家托養電子代金券發放、實時氣象服務等十余項功能,由于其操作簡單、服務快捷、省了跑來跑去的麻煩,深受殘疾人歡迎。
“只需用手機關注一下‘天津助殘平臺’,按照提示,通過殘疾人的相關認證,就可以享受到平臺所有便民服務。”西青區殘聯殘疾人勞動服務所副所長賈國棟對記者說,目前全區14000名殘疾人基本都安裝了這個平臺,據不完全統計,今年第三季度的預約回訪量達到3000余單,幫助殘疾人解決糾紛近百件。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殘疾人對生活的需求越來越豐富,同時要求政府部門提供的服務也越來越精細。由于殘聯編制人員的限制,有時很難把服務做到細致而精準,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務的最后一公里難題。
政府的責任是用有限的資金整合最大的資源,辦最急需辦的事。據記者了解,西青區殘聯引入第三方公司,采用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把更多政策和服務送到了殘疾人家里。“‘天津助殘平臺’的優勢是進一步延伸了殘聯的職能,通過公司化的運營,有效縮短了政府與殘疾人之間的距離,讓更多殘疾人及時享受到了相關政策福利。”賈國棟說。
西青密織服務網絡
在西青區新技術產業園區一個安靜的寫字樓里,駐扎著助殘平臺的后臺運營團隊──西青創美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余名工作人員正在緊張地忙碌著。
“喂,您好!這里是8852熱線。請問您有什么需要幫助?”
“好的,馬上為您派單。”
一間不大的工作間,電話此起彼伏。
從殘疾人撥打熱線電話,到平臺派單,直到最后享受上門服務,不過短短十幾分鐘的時間,這簡單的“一鍵通”背后,是強大的后臺技術支持以及運行機制的保障。
互聯網時代的助殘方式,與傳統助殘方式的區別,是采用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將服務推向高質、便捷、快速,雖然依靠一張看不見的網,但是提供的卻是有形的服務,就像一個琳瑯滿目的助殘商城,只不過售賣的不是物品,而是服務。
辦公室主管李天華向記者介紹:“現在有兩種方式可以預約服務,一種是撥打8852的熱線電話,另一種是通過手機客戶端預約。當我們接到訂單后,根據對方的服務需求,逐項的錄入信息,然后生成一個電子訂單,分配到相應的服務站。服務站的站長會根據訂單情況再分配給相應的服務人員,服務人員接單后,上門進行服務。”
為了不斷完善服務質量,西青區進一步密織服務網絡,近年來,在每個街鎮都建立了家政服務站,這些服務站集合了大批持證上崗的專業家政人員,殘疾人的各種需求通過他們得以實現。
什么樣的人會得到該平臺的助殘服務?李天華介紹:“8852的托養服務對象是生活不能自理、長期需要專人照料的智力、精神或其他類別的重度殘疾人,這一群體由政府每月發放140元代金券,他們可以利用代金券在平臺購買服務。”第三季度,有3077人通過“8852”預約享受到居家托養服務。
記者在助殘平臺的電腦頁面上,看到了該平臺的服務范圍,包括諸如物品清洗、環境清潔、維修、照料護理、代辦等6大項近百項服務內容。據介紹,這些服務內容將會隨著殘疾人的需求而不斷增加或調整,以便最大限度提供精準、切實的服務。
家住王穩莊東蘭坨村的崔鳳安剛剛享受了擦玻璃的服務,服務人員前腳剛走,客服的回訪電話就進來了。“請問家政人員給您提供的服務您還滿意嗎?他們是統一著裝嗎?服務態度怎么樣?”每一次上門服務之后,助殘平臺都會做這樣的回訪,通過錄音電話,真實記錄殘疾人對本次服務的反饋,三星以下平臺會及時與服務站溝通,直至殘疾人滿意。據統計,自熱線開通以來,服務評價五星級(滿分)占90%,綜合滿意率達到99.5%。
政府為橋殘疾人與企業雙贏
小陳是位殘疾人,今年5月份,他通過8852服務平臺,找到了一份保潔的工作,不僅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更是在心理上得到了尊重與呵護。
西青區有1.4萬名持證殘疾人,如何使殘疾人擁有更加完整的人生?西青區改變傳統觀念,助殘方式向更加注重“造血”方向轉變,讓殘疾人自強、自立、自信,真正融入社會當中。
在西青區殘聯的幫助和委托下,天津助殘平臺對西青區內重點企業進行了一次關于“招聘殘疾人”意向的摸底調查,并配合區殘聯進行大量走訪調研。充分了解企業用工需求,針對企業用工所需采取“訂單式”服務,實現技能培訓與勞動就業無縫對接,通過免費培訓,為企業直接輸送更多殘疾人才。
現在,該區已經初步形成了由區殘聯委托鳳和培訓基地開展定向技能培訓,由8852熱線平臺負責尋求企業崗位、安排殘疾人面試、組織殘疾人就業的運作機制。截至目前,已經為258名殘疾人安排面試,為170余名殘疾人提供培訓,培訓內容包括保潔、綠化、按摩、計算機等多個領域,為近百名殘疾人找到了工作崗位。
據介紹,下一步,該平臺還將進一步拓寬服務內容,將根據殘疾人需求,開通更多便民服務。
文章來源天津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