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資訊
2017年12月12日 | 分享到: | 來源: |
二月是花朝,那花兒生起了… … ”陳永兵是石泉縣饒峰鎮(zhèn)新華村17組村民,也是一位本地民歌傳唱人,從小有著坎坷經(jīng)歷的他卻有一股不服輸?shù)膭蓬^,如今靠著發(fā)展產(chǎn)業(yè)開啟了自己的脫貧之路。.
“正月是新年,幺姑進花園,手拿花籽撒滿園;二月是花朝,那花兒生起了……”陳永兵是石泉縣饒峰鎮(zhèn)新華村17組村民,也是一位本地民歌傳唱人,從小有著坎坷經(jīng)歷的他卻有一股不服輸?shù)膭蓬^,如今靠著發(fā)展產(chǎn)業(yè)開啟了自己的脫貧之路。
自身殘疾家里又連遭變故
今年50歲的陳永兵是一個非常不幸的人。1歲時,父母下地干活將其放在火爐旁,陳永兵不慎跌入火爐導致雙手嚴重燒傷,雖經(jīng)治療但落下終生殘疾。
2000年父親去世后,為了照顧腿有殘疾的母親,陳永兵和哥哥毅然扛起了養(yǎng)家的大梁。不想2001年,陳永兵上山砍柴時被樹枝刺中眼睛,導致右眼失明。不幸又接踵而至:2004年,其嫂子精神病復發(fā),丟下4歲的侄兒和2歲的侄女不知去向。2006年哥哥因勞累過度突發(fā)腦溢血后癱瘓在床,2013年不幸去世。苦難幾乎壓垮了這個家庭。
12月6日,饒峰鎮(zhèn)黨委副書記王善文介紹說,陳永兵一直單身,是2013年12月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享受低保政策和殘疾人補貼。“他身上最珍貴的品質(zhì)是樂觀,殘疾沒有打倒他、貧窮也沒有打倒他,每次看著他勤勞奮斗的樣子,都會讓你忍不住想要幫他一把。”
“多少次我都想撇開這個家一走了之。但要是我走了,媽媽怎么辦?哥哥留下的兩個兒女怎么辦?”陳永兵說,哥哥的兒女就是他的兒女,再苦再累也要把他們撫養(yǎng)成人。2008和2010年,侄兒陳文召、侄女陳文英先后到了入學年齡,陳永兵上山砍柴、撿野果、砍葛藤賣錢補貼家用,加上打工掙的錢,兩個孩子有了學上。
如今,陳文召已是石泉縣職中二年級學生,侄女陳文英在饒峰鎮(zhèn)九年制學校上初三。兩個孩子都很懂事,侄女從小成績優(yōu)異,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這成了陳永兵最欣慰的事。“等我考上大學,一定讓您過上好日子。”在陳文英心中,已把叔叔當父親一樣看待。
民歌大賽后被稱為“民歌王”
陳永兵的事跡不僅感動了鄉(xiāng)鄰,也感動了社會上許多愛心人士。2011年,在村委會擔保下,陳永兵借貸3萬元開始蓋新房。2012年5月,一位不愿留下名字的愛心人士悄悄地捐贈給他1萬元。
陳永兵從小熱愛民歌,每到勞作之余他都會吊吊嗓子,唱唱歌。2012年,安康市石泉縣首屆民歌大賽上,正是這樣一個其貌不揚的農(nóng)村漢子從海選到?jīng)Q賽,一路過關(guān)斬將,最終以一首悠揚的《撒花調(diào)》征服全場觀眾,拔得頭籌,他也因此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民歌王”。
2014年6月,陳永兵被安康市文明辦授予“安康好人”稱號;2015年2月,被石泉縣委、縣政府授予“最美道德模范”;2015年10月,當選為陜西省第四屆道德模范,受到省委宣傳部、省文明辦表彰。2016年,陳永兵在脫貧攻堅政策的照顧下,再次向銀行申請借貸5萬元,正式開啟了產(chǎn)業(yè)致富夢。
今年,陳永兵種植黃花2畝,養(yǎng)豬18頭,獲利2.2萬元,人均增收1750元。同時,他被新華村村民陳文龍聘為藥材基地管護員兼股東,利潤均分。陳文龍說,陳永兵天生勤勞、誠實、憨厚、可信,大家都愿意跟他合作。“以前的發(fā)展資本是靠低保金和殘疾金,如今日積月累之下,我最多再有一兩年就能徹底脫貧。”陳永兵說。
文章來源華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