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9日 | 分享到: | 來源: | http://www.evergreen.org.cn/sy |
常青藤的使命:整合民間智慧,探尋人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共贏路線,推動主流社會走向生態文明。北京市西城區常青藤可持續發展研究所是民間環保公益組織,于2012年4月在北京市西城區民政局正式以民辦非企業注冊,業務主管單位是北京市西城區科學技術委員會。我們的使命是提高人的生態道德意識,推動實現人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以及社會的和諧進步。
常青藤的由來:幾年前,組織發起者林岳將一盆小巧的長壽花作為生日禮物送給了好友,數月后,那盆小花已經茁壯成長,枝繁葉茂,又經好友分送給了更多的朋友們,如今她每次去朋友們的家里,都能見到一盆盆生機盎然的長壽花。當她想組建一個環保組織的時候,那盆小花給了她無限靈感。
“常青藤”的生命力預示著這個新生的組織,能夠孕育枝蔓,撒播希望;成為一個公眾參與的發動機,激發志愿者精神,建立利益相關方共同參與推動環境問題解決的機制。而當初栽種小花的這群朋友中的幾位也成為了常青藤創立之初的第一批理事們。
核心責任:?青少年生態道德教育 ?新市民成長助力項目 ?可持續發展研究 ?國際青年交流平臺
常青藤的理念:
1.秉承公益非盈利的公共事業。公益就是以為公眾的利益服務為原則,非盈利就是不以追求個人及組織的名、權、利為目標。
2.我們奉行的環保就是在全球范圍尋求人與環境可持續發展的共贏路線,既非純自然主義,也不推崇人類中心主義,還要摒棄地方保護主義。未來地球公民的生態觀是全局的和跨時空的。
3.堅持第三方的獨立立場,走民間路線。
常青藤的工作方式:
1.從轉變人的觀念做起。通過對青少年兒童進行生態道德教育,培養心胸中有地球家園,頭腦中有生態觀念的未來地球主人。我們的項目將以教育培訓為載體,教育研究為核心,理念推廣為目標。
2.引導主流社會共同參與環境保護。在追逐經濟效益的發展中,政府和企業起著主導地位,民眾是環境惡化的被動接受者。我們的項目一方面通過環境相關政策的跟蹤研究來督促政府工作的完善;另一方面通過股民監督和金融機構的杠桿效應,撬動企業向環境友好型轉變的動力。
3.加強民間國際交流與對話。全球氣候和可持續發展大會的失敗,就在于各國僅強調與考慮自己利益,沒有一個政府、組織和精神領袖站在全球立場上思考問題,協調大家共同實現人類的目標。通過交流實現理解彼此對環境問題的觀點,經過多層次的協商,首先通過民間環保組織在人類共同面臨的地球保衛戰中達成共識,再推廣至社會其他層面,以促進整體問題的解決。
電話:010-82272588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德外大街新風街1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