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31日 | 分享到: | 來源: |
29日,由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就業服務指導中心、北京宜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宜生到家”)舉辦的——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助殘就業專用基金”成立暨“助殘就業?共奔小康”愛心企業捐贈及頒獎儀式在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舉行。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副主席、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王乃坤與宜生到家(宜生無憂)CEO孫金政在活動上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理事長王乃坤與宜生到家CEO孫金政簽約
為助力殘疾人就業,響應國家精準扶貧等公益事業,宜生到家(宜生無憂)與合作企業軟通動力、玉柴集團、大唐高鴻、獵豹移動、暴風集團等共向“助殘就業專用基金”捐贈110萬元人民幣。“助殘就業專用基金”將主要用于開展各類助殘就業公益項目和公益活動。此次國內首支“助殘就業專用基金”的成立代表著宜生到家(宜生無憂)在助殘就業、精準扶貧領域又邁上新征程。
創新型殘疾人就業模式,提供殘疾人就業新思路
據了解,殘疾人作為弱勢群體,在就業上比普通人面臨更多的困難,就業矛盾比較突出。殘疾人就業一般需要與健全人進行競爭,殘疾人受教育程度、工作便捷程度等與健全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而目前的就業形態,大部分還是一種健全人的就業體系,例如很多大樓基本上沒有進行無障礙設施的改造,殘疾人上下班很不方便。
社會化力量的參與、市場化運作的方式是殘疾人就業事業能夠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礎。會上,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秘書長張雁華對宜生到家(宜生無憂)的創新精神及創新模式表示了贊揚和鼓勵:“北京宜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向我會捐贈110萬元,共同開展殘疾人網絡就業公益項目,以殘疾人就業基地為基礎,以殘疾人招聘平臺和殘疾人服務眾包平臺為橋梁,為殘疾人提供職業培訓、就業咨詢,為企業提供殘疾人招聘面試、日常管理等相關服務,這是宜生公司精準扶貧的最好行動,更是營造扶殘、助殘良好社會氛圍的典型示范。殘疾人朋友通過這個項目可以更好的融入社會生活,實現就業創業的夢想,成為社會的建設者和美好生活的創造者。”
幫助800家企業安置6000余名殘疾人 成熟模式被廣泛認可
據悉,宜生到家(宜生無憂)在2016年初推出“企業公益助殘計劃”,作為互聯網殘疾人就業平臺,針對殘疾人提供專業完善的就業服務。經過近兩年的努力,宜生到家(宜生無憂)目前已經幫助20余個城市的近800家企業完成助殘就業的責任落實,累計共安置6000余名殘疾人就業。這種全新的、全社會協作的殘疾人就業新模式,得到了社會各界的認可和肯定。
宜生到家(宜生無憂)CEO孫金政表示,宜生到家(宜生無憂)正在創造的“商業與公益相結合”的助殘就業之路,用商業的手段切實促進殘疾人就業,用公益的方式切實改善殘疾人的生活水平,使之持續發展、持續使更多的殘疾人獲益。“有利于提高殘疾人收入及生活水平,有利于提高企業安置殘疾人就業的效率,有利于為社會創造價值,這三個有利于是我們始終秉持的善念。”孫金政說。
據悉,“助殘就業專用基金”由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殘疾人聯合就業服務指導中心、北京宜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三方共同設立,宜生到家(宜生無憂)將在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中國殘疾人聯合會就業指導中心的指導下,以“助殘就業專用基金”為平臺,聯合更多的企業合作伙伴參與進來,幫助全國各級殘疾人管理機構,建設殘疾人就業基地。
專業培訓服務流程,助力殘疾人快速上崗
“培訓難、上崗慢”是阻礙殘疾人就業最根本的因素。針對此類問題,宜生到家(宜生無憂)將聯系多家殘疾人培訓機構及學校,共同打造全新的培訓服務流程。以就業需求為核心導向,實現學以致用,幫助殘疾人快速上崗,極大提高培訓效率,節省培訓成本,最終實現殘疾人的終身培訓、終身就業。
據介紹,宜生到家(宜生無憂)還將全面開展全國范圍內的殘疾人就業推廣工作,同時協助更多企業實現殘疾人就業崗位開發、殘疾人招聘及安置、殘疾人日常工作管理等工作。
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