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8月15日 | 分享到: | 來源: |
眼前一片黑暗,心中無限光明;手拿一把嗩吶,吹響百鳥朝鳳。我省亳州市盲人小伙高丁鵬伴著嗩吶聲聲,樂觀面對人生逆境,吹響了自強之歌,一路吹進了全國大賽的賽場。昨天,在第九屆全國殘疾人藝術匯演(東部片區)中,他代表安徽參演,以一曲喜慶的《娶新娘》藝驚全場,有望為我省贏得佳績。

高丁鵬在練習吹奏嗩吶
藝驚四座《娶新娘》吹出喜洋洋
為了這次藝術匯演,高丁鵬已備戰了小半年。今年4月,在全省殘疾人藝術匯演中,他就以這一曲《娶新娘》拿到了一等獎,從而拿到了全國匯演的入場券。“這幾個月,我天天都在練這個曲目,每次至少練兩三個小時,嘴皮子都吹破了。”高丁鵬說。
為了提升高丁鵬的吹奏水平,省市兩級殘聯為他請來了專業老師,對曲目重新編排、打磨,對舞美、服裝等精心打造。“這首嗩吶曲難度很高,可以說僅次于《百鳥朝鳳》。”高丁鵬的老師、嗩吶藝術家王遠說,《娶新娘》融合了多種傳統音樂元素,包括安徽的花鼓樂等,有迎親、掀蓋頭時的喜氣洋洋,也有洞房花燭兩人相對時的婉轉。
昨天的匯演中,高丁鵬不負眾望,吹得全場一派喜洋洋,博得全場喝彩和掌聲。“結果還要幾天才會出來,我相信自己盡力就好。”他說。
苦練才藝 吹壞數萬嗩吶哨片
今年25歲的高丁鵬是亳州市人,如今在渦陽縣民間小調藝術團里吹嗩吶。從一出生,他就看不到這個世界,因為視力殘疾,他小學讀了一年級就不得不輟學回家。12歲那年,高丁鵬的父母將他送到河南師從王遠學吹嗩吶。眼前一片漆黑,看不到線譜,他就靠聽覺、憑記憶,反復琢磨老師的講述;看不到嗩吶音孔,他就一遍遍地讓老師手把手教,不斷地試吹,來判斷手指控制音孔的節奏。“最苦的時候,一天要練習十多個小時,后來學會了,每天也要練習兩個小時。”高丁鵬說,他沒有天分,就靠勤學苦練。“嗩吶最前端,是小小的嗩吶哨片,是發聲的部分”,高丁鵬說,他這些年的學習中,吹壞了太多的哨片,至少有好幾萬個。
吹出自強人生娶到美麗新娘
高丁鵬吹嗩吶吹出了小名堂,也為他“吹”來了自強不息的人生。掌握了嗩吶技藝后,高丁鵬跟人搭班子進行吹奏演出,十里八村誰家有個紅白喜事,都會請他去吹上幾曲,他也逐漸有了不錯的經濟收入,能夠輕松實現自立謀生。
這次來山東濟南比賽,他的妻子高玲玲全程陪同,照顧他的生活,更是他的另一雙眼睛。“我嫁給他,就看他實誠、自強的品質,還有精通這門嗩吶藝術,吹的曲子讓我陶醉。”高玲玲說。
文章來源安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