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0月11日 | 分享到: | 來源: |

曾經讓人動容的電影《一個都不能少》,講述了13歲的“小老師”魏敏芝把一個個輟學的孩子拉回學校的故事。在四川,也有一個現實版的《一個都不能少》,老師們為重度殘疾的孩子開設了“一對一”的“送教上門”。
針對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峨眉山啟動了“送教上門”幫扶活動,為每一個“送教對象”辦理好學籍,確保他們的受教育權。截至目前,當地共有7名殘疾兒童被納入這一“愛心教育”序列。
現場
12歲殘疾少年家中上課
從漢語拼音學起
“你姓彭,我也姓彭,這個‘彭’的拼音聲母就是‘p’。”10月9日,在峨眉山市羅目鎮徐塘村10組的一間農家小屋里,彭賢輝正在教彭強學習漢語拼音,“來,你跟我一起念‘p’!念出聲來,聲音大一點,不要害怕!”
今年37歲的彭賢輝是羅目中學的一位老師,而12歲的彭強則是該校初一年級的一名新生,肢體二級殘疾。他們的課堂不在學校,而是彭強家里?!艾F在我們再來看一個詞語——‘朋友’。”彭賢輝說,這個“朋”的聲母也是“p”。
“有一句名言叫‘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彭賢輝解釋說,這句話是孔子說的,對遠道而來的朋友表示歡迎,“我希望我們成為朋友,也希望你以后有很多朋友?!?/p>
“我們再來看一個字,‘朋’加個絞絲旁,認識嗎?”見彭強搖頭,彭賢輝說,這個念“繃(beng)”,它的聲母是“b”,跟我一起念“b”。 彭強跟著念了幾聲“b”,也學會了“繃”的讀音,但還是有些小拘謹,表情略微僵硬。
彭賢輝趕緊說,“對呀,你不要繃著臉,要學會微笑啊,對每一個人微笑,對每一朵花兒微笑。”彭強微微一笑,“好,我以后不繃著臉了。”
背后
曾讀到四年級無奈輟學
他也想上學讀書
站在門邊的母親楊淑珍恰好看到了這一幕,“好久沒看到他(彭強)笑過了?!睋钍缯浣榻B,彭強有個24歲的哥哥,也是肢體殘疾,在哥哥大約幾歲的時候,也是站立不穩極容易摔倒,哥哥勉強讀完了小學,后來夫婦倆生了彭強,沒想到也是一樣的遭遇。
“你看他的兩條腿,都不是一樣粗細?!备赣H彭永貴撈起彭強的褲腳說,因為經常摔倒,他也是遍體鱗傷。但是彭永貴不甘心讓兒子就一直待在家里,將兒子送去了羅目小學讀書,學校里的師生對他也很照顧,“我希望他多讀點書,不要像我們一樣?!?/p>
不過,隨著年齡的增長,彭強的體重也逐漸增加。有一次,彭強在廁所里摔倒,兩個保安費了好大勁才將他抬回教室。四年級還未讀完,彭強無奈輟學了。
“他小學的成績中等以上,我知道他也想上學讀書?!迸碛蕾F說,剛輟學在家的時候,他經常翻以前的書來看,后來家里買了一臺電腦,在和哥哥一起打打游戲之余,彭強也喜歡上網看看新聞,“前不久我買了一臺垃圾轉運車,他還上網查了說我買貴了?!?/p>
轉機
送教上門
開設“一對一”家庭課堂
彭強在家待了兩年多,彭永貴原以為兒子再也不能上學讀書了。直到今年9月15日,羅目中學校長曹俊杰一行來到家中,帶來了“送教上門”。
當天,在對彭強的學習能力進行綜合評估后,曹俊杰認為彭強基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但是因為其屬于肢體二級殘疾,生活不能自理,無法到學校接受教育,根據峨眉山市的相關政策,可以開展“送教上門”。
誰來送教?此前曹俊杰曾在學校老師QQ群里發通知,結果只有彭賢輝一人報名。今年42歲的彭賢輝已經從教20年,“‘送教上門’肯定要花費很多額外的精力,但是我覺得做這些很值得,就當做公益吧。”
根據安排,彭賢輝在自己正常的教學完成后,將每周兩次到彭強家中上課,每次上兩節課?!半m然他現在是初一學生,但是實際學習能力也就(小學)一二年級水平,所以我要從漢語拼音教起?!迸碣t輝說,每次送教前都認真備課,因材施教。
在彭賢輝看來,相比教授文化知識,送方法和技能更重要,同時更要交給他做人的道理、為人處世的方式,培養他積極健康的心理和樂觀堅強的生活態度。
機制
針對6-14歲重度殘疾兒童少年
老師每年補助6000元
每個殘疾兒童的家庭都是不幸的,不能上學就讀的殘疾兒童更是不幸。不過,彭強又是幸運的。今年9月,峨眉山市啟動了針對義務教育階段適齡重度殘疾兒童少年的“送教上門”幫扶。
據峨眉山市教育局副局長黃光君介紹,為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權利,針對確實不能到學校接受教育、基本具有學習能力、年齡在6至14周歲的重度殘疾兒童少年,峨眉山市教育局、殘聯、衛計局聯合印發了關于“送教上門”的實施方案。
根據統計,峨眉山市6至14周歲的殘疾兒童少年有100多人,目前符合“送教上門”條件的有7人,正在逐一落實和對接相應的學校和老師,送教上門教師每年給予6000元的交通補助和誤餐補助。送教服務原則上每周1至2次,每次2至4課時。
值得一提的是,納入“送教上門”服務的學生,將在全國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管理系統建立學籍,并建立學生檔案。黃光君表示,今后這一服務將進入常態化管理,同時也將會對送教服務工作進行檢查考核,確保送教效果。
文章來源成都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