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資訊
2017年8月18日 | 分享到: | 來源: |
第六屆全國道德模范評選表彰活動正在暖心進行中。近日,主辦單位審核確定了由各地推薦的322名全國道德模范候選人,成都市共有5人入圍,其中之一,便是歡行公益創(chuàng)始人——秦坤。
“每一個孩子都是降臨人間的天使,只是有個別在來的路上遺失了翅膀。”自從2011年被沒有喧嘩僅靠雙手表達的手語舞觸動,秦坤決心把手語當成一門語言藝術(shù)來推廣。6年來,秦坤和歡行公益團隊一直以此為己任,希望借由手語打開與聽障朋友溝通的大門,倡導更多的人投身公益,打破交流壁壘,促進“普特共融”。
從自費拍公益短片的1.0時代,到借助唱歌、舞蹈、模仿情景劇等手段,將單調(diào)枯燥的手語“繪以顏色”的2.0時代,再到如今通過參與體育活動、觀看文化劇目等方式,讓更多的人通過體驗自發(fā)學習手語的3.0時代,秦坤帶領歡行公益團隊用決心與行動,實踐著當初在《中國夢想秀》舞臺上的那個“夢”,也借此影響著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幫助他人,快樂自己;幫助他人,也是成就自己!”秦坤說,這是他最真實的感受,也是他所倡導的公益。
秦坤。
緣起 那些溫暖的“遇見”
今年36歲的秦坤,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成都人,就職于成都市金牛區(qū)有線電視臺,從事編導工作。他還是練過4年田徑、8年棒球的國家二級運動員,皮膚黝黑、身材魁梧,有一張酷似奧運冠軍林丹的明星臉,被孩子們親切地稱為“炒雞蛋(超級丹)”。
回憶起自己的公益之路,秦坤說許多的“開始”都源于一些溫暖的“遇見”。2003年,22歲的秦坤大學畢業(yè)來到金牛電視臺,擔任過記者、攝像、編導、制片……后來他到電視臺社教部,做的是最貼近老百姓生活的社區(qū)服務類節(jié)目。在這里,他“遇見”的都是基層的人和事,“當我越深入社區(qū)、越深入到每一個群眾的生活中,我就越發(fā)覺得世界的廣闊和自己的渺小。”秦坤發(fā)現(xiàn),生活中有許多人需要幫助,包括自己也需要別人的幫助,而僅僅依靠個人的力量,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找不到方向。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發(fā)生,秦坤奔赴災區(qū)一線進行采訪報道。在這里他遇見了一位默默地維持交通秩序、一連三天幾乎沒合眼的80后志愿者;2011年,在金牛區(qū)殘聯(lián)舉辦的手語電視大賽現(xiàn)場,秦坤首次接觸到手語,“遇見”了一群聽障朋友——上百人的手語表演給予了秦坤深深的震撼,也激發(fā)了自己探索無聲世界的好奇心,從那以后他開始向聽障朋友學習手語,希望能與他們進行基礎的交流……
所有溫暖的“遇見”,都讓秦坤更加堅定了投身公益的決心。“用手的動作把心里的話表達出來,我覺得,手語不僅僅是聽障人士的一種專利,這也是一門語言藝術(shù),和英語、日語、法語一樣。聽障朋友在晚會上表現(xiàn)出的自信、開朗、樂觀的精神面貌,深深地感染和打動我,也讓我產(chǎn)生了走近他們的想法。”手語電視大賽帶給秦坤極大的震撼。秦坤在網(wǎng)上找了手語的視頻教程,但看了一會兒就沒什么興趣了,覺得特別枯燥沒有新意。他很納悶為什么就沒有相對輕松、快樂的方式來推廣手語呢。“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大家學習手語的興趣,我們可以嘗試用青年人喜歡的方式來交流,來學習。”這樣的打算一經(jīng)提出,立即得到大家的支持,讓大家一下想到“Fashion”這個詞,要時尚、要歡樂、不妨就叫做“歡行手語”吧。
2011年12月3日是“國際助殘日”。那一天,經(jīng)過秦坤和小伙伴的策劃、籌備編排和制作,首個融入快樂、時尚元素的《歡行手語》網(wǎng)絡節(jié)目誕生了。《歡行手語》是一檔健聽人與聽障人士共同主持的公益性手語視頻教學類節(jié)目。在節(jié)目的設計和編排中,主持人需在手語表現(xiàn)形式中加入面部和肢體語言,或融入唱歌、舞蹈、美食、旅游、情景模仿等形式,將原本枯燥簡單的手語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更加歡快、更能幫助手語意義的全面表達和吸收。這種寓教于樂的節(jié)目一經(jīng)推出,在網(wǎng)絡上很快就吸引了許多青年手語愛好者的關注和喜愛。
六年的時間里,秦坤曾帶領團隊站上《中國夢想秀》的舞臺號召更多的人學習手語,在北京、上海等全國四十多個城市建立歡行手語分部,在清華大學啟動全國100家高校手語協(xié)會聯(lián)盟。他對公益的真誠和執(zhí)著,感召越來越多的人用雙手向無聲世界的人們傳遞最溫暖的“聲音”。
秦坤和孩子們。
拓展 建立聽障孩子棒球隊
3年前的一天,秦坤像往常一樣組織了一群小伙伴去成都特殊學校獻愛心。他們計劃精心準備一些書包、書本、羽毛球拍等物資送給孩子們,然而老師告訴了他們一件令人沮喪的事——孩子們不缺書包文具。太多機構(gòu)來學校,他們送了東西、拍了照片就離開了,儲藏室堆滿了用不完的物資。然而孩子們真正缺的是理解和陪伴,這些東西卻沒人給到。
那天在教室里,秦坤和孩子們玩游戲,讓他們把自己的夢想寫在黑板上。有個小女孩在黑板上寫道:“我想去看大海。”作為土生土長的成都人,這個夢想好像說出了包括秦坤在內(nèi)好多人的心聲,秦坤和隊友們商量,把買愛心物資的錢省下來,陪孩子們?nèi)タ匆淮魏!?/p>
就這樣,幾十個聽障孩子在他們的帶領下分批去了三亞。在海邊,孩子們用手興奮地比劃著、開心地跺腳。他們的表情讓秦坤一輩子都忘不了。他說:“那次出行我們東拼西湊花了好多錢,但很值得,那段經(jīng)歷就像一束光照亮著內(nèi)心世界。”
聽障孩子的笑容感染了秦坤,他也用自己全部精力去讓更多的聽障兒童獲得笑容。秦坤在和聽障小朋友的接觸過程中發(fā)現(xiàn),這些聽不見外界聲音的小孩因為天生缺陷而缺乏自信,不愛說話,生活在狹小的圈子里。然而自從一起打棒球,他們已經(jīng)能嬉笑打鬧成一團,相互開著玩笑,再也不害怕和普通人溝通,甚至有時候還會主動跟你開玩笑,教你如何打棒球。
小胖就讀于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6年級,幼年失聰?shù)乃跓o聲的世界里度過了13年。因為自己的不完美,他把自己禁錮在了孤獨王國里,不喜歡與人交往,也不喜歡運動,因此身材較胖,得了“小胖”這個綽號。2014年,秦坤帶著歡行公益團隊走進成都市特殊教育學校,把棒球運動帶進了這群特殊的孩子們的生活中。最初秦坤邀請小胖加入棒球隊時,不僅小胖本人拒絕,連他的家長以及身邊的人都不太贊同,小胖的身材與個性讓他在能否參與團隊運動這一問題上遭到了質(zhì)疑。經(jīng)過秦坤再三說服,小胖的父母同意了,小胖也終于愿意試試看。雖然不夠靈活,但由于體型穩(wěn)健,小胖展現(xiàn)出揮棒有力、擊球準確率高等優(yōu)勢,讓他被同伴所接受。
因為運動,小胖找到了自信,也學會了與人溝通與交流。為了推行“普特共融”,秦坤在組建棒球隊時并沒有讓這些特殊的孩子單獨組隊,而是和其他正常人一起訓練,一起游戲。“運動中,大家就是隊友,互相信任、相互依賴不分彼此。”秦坤說,每個人身上都有值得學習的閃光點,“特殊學校的孩子們身上有專注與堅強,普通孩子身上有豁達與率真,他們能從彼此身上學到很多”。
如今小胖已經(jīng)成長為棒球隊隊長,秦坤將小胖錄制的影像寄給了他喜歡的美國職棒隊專業(yè)運動員,小胖得到了偶像的鼓勵。現(xiàn)在的小胖樂觀、開朗、勇敢。在秦坤的引導下,越來越多的孩子和小胖一樣,在合作的快樂中找回自信,就像找到可以帶他們高飛的翅膀。
勵志音樂劇《你好·青春》現(xiàn)場。
延伸 吹響“青春集結(jié)號”
7月24日晚,巴中市南江縣紅塔影劇院座無虛席,2017四川省道德模范故事匯——勵志音樂劇《你好·青春》全川巡演在巴中市南江縣拉開帷幕。一流的舞臺燈光音響、肆意激揚的青春、藝術(shù)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統(tǒng)一,為現(xiàn)場來自各行業(yè)的800多名觀眾奉獻了一場精彩的視聽盛宴。
“如何講好我們身邊道德模范的故事,如何更好地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你好·青春》這部勵志音樂劇,是一個很好的創(chuàng)新形式。”省文明辦相關負責人介紹,這部音樂劇受到很多觀眾尤其是年輕人的熱捧。巴中市南江首演后,隨后前往遂寧 、成都、宜賓等8個市州巡演,時間持續(xù)至10月。
《你好·青春》勵志音樂劇受到全年齡層的追捧,而該劇的主創(chuàng)者正是秦坤。談及這部音樂劇創(chuàng)作的緣由,秦坤說這又是一次溫暖的“遇見”。2013年,秦坤在《中國夢想秀》的舞臺上遇見了張?zhí)鞁伞.敃r,這個聾人女孩以一出動人的獨舞《春之聲》贏得了觀眾無數(shù)掌聲。那一刻讓秦坤感到震撼的不僅僅是張?zhí)鞁删康奈杷嚕嗟氖沁@個女孩所呈現(xiàn)出的陽光、自信與活力。“當時就覺得,這個女孩身上所呈現(xiàn)的那種堅韌的力量,在她的同齡人中非常少見!”秦坤說。
與天嬌越熟悉,秦坤也更加了解這個女孩的獨特經(jīng)歷,他漸漸萌生出要將這個女孩的故事以藝術(shù)的形式展現(xiàn)在社會大眾面前,以此激發(fā)人們關注關愛殘疾人群體的想法:“我想,能不能通過一種藝術(shù)表達的方式,傳遞我們想要表達的友善、和諧、包容……這樣的形式更易讓人接受,能夠給人們帶去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今,《你好·青春》巡演成功,歡行公益也到第六個年頭了,一批批新生力量不斷加入到歡行的行列中,歡行手語節(jié)目不僅形式更為多樣,還號召志愿者們每周定期到成都市的幾所特殊學校,教聽障小朋友學打棒球,同時也向他們請教手語。棒球和手語,看似難以聯(lián)系,卻潛移默化地改變著聽障孩子的性格,影響著他們的人生目標,也因此聚集了上千志同道合的志愿者。秦坤的好朋友,歡行公益的常務理事、在成都經(jīng)營著一家大型馬場的趙先生面相和藹可親,大家稱他為“感動中國”代言人,他說:“比起物質(zhì)上的給予,聽障孩子更需要我們的陪伴和尊重。每周五例行參加成都特校的棒球活動,已成為自己的習慣。歡行公益的二八原則(20%物質(zhì)給予、80%精神滿足),恰好與我的理念不謀而合,與其說是我在做公益,不如說是這些孩子給了我們一個重拾童真的機會。”
“四川省優(yōu)秀志愿者”“四川好人”“全國優(yōu)秀志愿者”……秦坤沒有想到,為了實踐自己的“一個夢”,竟意外收獲那么多的榮譽。而他始終堅持初心,把目光鎖定在他關注的領域,他明白,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對于秦坤而言,36歲“正青春”,他希望自己和“歡行公益”團隊能夠打造更多值得大家信賴、更有影響力的公益產(chǎn)品,能夠吹響“青春集結(jié)號”,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他們的影響下加入傳愛行善的行列。
文章來源成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