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12月22日 | 分享到: | 來源: |

病前,他是一名頗有名氣的主持人,業余時間還經營一家公司,事業正值高峰期。病魔襲來,他一夜之間變成無法行走的殘疾人。
“上天關上了我的一扇門,我得自己找窗戶出去。”12月20日,記者采訪家住淇濱區市政府二號家屬院34歲的陳永慶,聽他講述,經歷過病痛后如何投入幫助更多殘疾人就業的公益活動。
一夜之間變成了殘疾人
2012年7月的一天,連續工作兩天兩夜的陳永慶,在下班后繼續和朋友忙著策劃一場活動。討論了幾小時后,陳永慶起身時突然覺得下肢麻木失去知覺,當場暈倒被送往醫院。
急救后,陳永慶被診斷為高位截癱,““你這病是脊髓出血導致的,病愈以后站起來的概率很小。”聽了醫生的話,陳永慶萬念俱灰。
“不能走路,我怎么主持節目?怎么處理公司事務?以后要真的只能做殘疾人,我還不如死了算了。”陳永慶告訴記者,他最消沉的時候拒絕吃喝,滿腦子想的都是各種自殺方法。
直到有天,陳永慶醒來時看到父親伏在病床前為他按摩雙腿,不知何時竟長出大片白發,他的心狠狠地揪在一起,“父母尚在為我努力,我又有什么資格放棄生命?”那一瞬間,他決定打消消極想法,為了父母,為了留住完整的家,堅強地活下去。
振作起來后的陳永慶開始積極配合治療。經過不懈努力,2015年的一天,陳永慶發現自己能站起來了,他開始試著學走路。“其實那次根本不能算走路,因為我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也只能在胯的帶動下挪動腿。但至少,我看到了恢復的希望。”陳永慶說,五年來,母親每天都給他按摩腿部,做復健,現在他已經能拄著拐杖走路。在一家人的努力下,陳永慶的情況日漸好轉。
免費培訓下已獨立開網店
2014年,陳永慶偶然走進一所殘疾人的培訓學校。在這里,他看到很多殘疾人坐在輪椅上,或是蹲在地上慢慢地挪動:“他們有的從出生就沒有雙腿,有的是小兒麻痹癥患者,從來都不會走路,但每個人都在努力朝前邁步。跟他們相比,至少我健康過,現在這病不算什么。”陳永慶說。
心態調整好了,陳永慶開始琢磨該怎么養活自己。“我想了很久,什么樣的工作不用出家門就能賺錢。后來他想到做電商。”陳永慶說,從那時起,他開始接觸網店工作人員培訓。自己從最基礎的拍照、作圖、開店一點一點的地學,學會之后再教給其他人。
陳永慶至今還記得,一位身患殘疾的朋友經他的培訓賣出第一件商品時,興奮地拉著他喊:“陳老師,你看我把東西賣出去了。”看著他開心的表情,陳永慶覺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
陳永慶自豪地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接受他電商技能免費培訓的殘疾人有300多名,其中獨立開店的有200多人。看到這么多的殘疾人掌握了生存技能,陳永慶很是欣慰。“參加技能培訓之前,有的人做快遞信息錄入工作,每天工作8個小時月薪不到500元。現在很多人通過開網店、做客服人員,每月收入三四千元。”陳永慶說,逢年過節很多學生都會主動發信息給他表示感謝。看著大家都能獨立養活自己,對陳永慶來說不僅是欣慰,更開始讓他直面自己也是他們中的一員的事實。
聯系企業通過定向培養使近百人實現就業
“有些殘疾人不適合開網店,因為做電商客服講究的是“黃金三秒鐘”,他們一分鐘打十幾個字,有點兒慢,我就試著給他們找點其它工作。”陳永慶告訴記者,為了解決勞動能力稍弱的殘疾人就業,他開始聯系更多電商公司,了解對方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然后根據需要定向培養。目前已有近100名殘疾人通過培訓被推薦到各企業就業。
“相比于正常人,殘疾人最大的優點就是穩定、踏實,他們會比正常人更珍惜這份工作。”陳永慶說,自己和合作伙伴負責定向培訓人才,待用人公司驗收合格錄用后,會簽訂正規的用工合同,現在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通過這種渠道獲得工作機會。陳永慶說,想做殘疾人事業真的很難,也希望更多人加入到關愛參加殘疾人的行列。他現在又有想法開辦一個自己的工廠,自己做加工,這樣能直接解決更多殘疾人就業問題。
開通網絡電臺《永慶話勵志》開導殘疾人
今年9月份開始,陳永慶應朋友邀約,利用閑暇時間重做老本行,開辦《永慶話勵志》網絡電臺欄目。
為了把每期節目做好,陳永慶經常上網找一些正能量、更體現殘疾人群體現狀的話題,主要播放各類勵志的事跡、歌曲。陳永慶說,節目播出以后,有很多殘疾人主動打來電話交流,“他們都說我的節目講出了他們真實的內心感受,同時還能痛快地把自身的經歷和更多人分享,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收聽節目心態更好了。”還有不少殘疾聽眾說,通過節目打開了和外界交流的一扇窗。聽到這些,陳永慶說只要得到殘疾人朋友的認可,他就覺得自己所做的事情很有意義。
“一開始大多數人只聽節目不說話,他們習慣性地拒絕與陌生人交流。”陳永慶說,為了和大家打成一片,他主動把自己的經歷說出來,還經常些別的例子開導他們。慢慢地,越來越多的殘疾人開始與陳永慶談心事。看著他們慢慢打開心扉,陳永慶心里激起一種莫名的成就感。
文章來源于鶴報